周末帶著孩子去滑雪,在滑雪場看到了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剛剛站上雪橇就摔倒了,然后坐在地上不肯起來了,無論父母怎么哄,希望他再嘗試一下,他都是不肯起來。最終父母無奈只好同意他在旁邊看著,自己滑雪去了。
期間休息的時候,我剛好和那個媽媽距離很近,就聊起了養孩子這件事情。在交談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小男孩平時在家就害怕犯錯,一犯錯就說“不,我不要。”而且一旦遇到困難的事情不是“我不會”,就是“我不做”,男孩這樣的行為很讓媽媽頭疼。
其實不光是孩子,我們成人也不喜歡犯錯。潛意識中犯錯好像意味著我們能力不行,行為不對!犯錯還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因而讓人產生羞恥感和自我懷疑。
犯錯是我們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犯錯是成長的階梯。如何才能讓孩子犯錯之后勇于嘗試,而不是用推卸責任呢?在這里張老師有4個方法分享給大家:
第一,錯誤是一種學習,大腦要經歷錯誤才能不斷成長。
有一位專門研究錯誤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他做了一個有趣的調查:“當剛開始學走路的孩子第一次嘗試邁步時,他會有很多次的跌跌撞撞,甚至摔跤,這些是錯誤,還是自然成長中的現象呢?”很多人回答“這是孩子在學習,不是在犯錯!”
同一件事情,卻可以有不同的看法,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認為他是在學習,可是隨著孩子長大,我們越來越在意別人眼光的時候,孩子小小的失誤就不再是學習,而成了錯誤,這種認知上的改變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發展的,要知道因為害怕犯錯很多孩子都追求簡單任務的完成,而躲避了更高的挑戰,這樣就無法產生新的學習。
所以在這里我們需要給孩子講解一下我們大腦工作的原理。人的大腦是由數百億個叫作神經元的細胞構成。隨著大腦的發育,越來越多的細胞通過不斷增加的連接實現相互交流。當一個人犯了錯誤,或者還不知道該怎么做時,比如孩子剛剛學習乘法的時候,他很容易犯錯,這是因為大腦還沒有建立關于乘法的神經元之間的鏈接。只有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背誦,練習,犯錯,經過多次的嘗試,直到大腦找到一種解決方案——學會了乘法口訣,這意味著新的連接已經形成,可以告訴大腦細胞該怎么做了。所以,孩子可以開口說出任意兩個數的積。
犯錯后敢于嘗試,等于是在建立起大腦的高速公路,這樣下次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就容易多了。請記住:大腦需要經歷錯誤才能不斷成長。
第二,不要夸聰明,而是夸孩子努力,孩子才能敢于挑戰。
卡羅爾.德韋克對應錯誤做的第二個實驗是找了一群孩子分為A、B兩組,然后給他們玩簡單的拼圖,這些拼圖孩子們99%都可以拼出來。當他們拼完拼圖之后,心理學家對A組的孩子說:“你們真棒,你們太聰明了,你們簡直是拼圖天才。”對B組的孩子則是說:“你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仔細地觀察和分析完成了這些拼圖,為你們的努力點贊。”
然后拿出了更難的拼圖讓他們選擇玩哪一種,結果A組的孩子75%選擇了簡單的,B組的孩子則全部選擇了更難的。
這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孩子很容易形成回避錯誤的傾向。當孩子解決了一個問題,我們夸孩子“聰明,有天分”,那么下一次他就會選擇一個簡單的任務,而不是有挑戰性的可能完不成的任務,因為他們需要通過順利完成這個任務以再次證明他們是聰明的。
人的天性是趨利避害,明知道嘗試難的任務容易失敗,他們又怎么可能去做呢。萬一那個難的任務他們失敗了,豈不是說明他們不聰明了?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一開始被夸獎的是他們很“努力”,那么下一次他們更傾向于嘗試難一點的任務。這個時候孩子的關注點不是任務的成功與否,而是自己努力嘗試的態度,所以第二次能不能完成任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努力的態度。
贊揚孩子的時候,請千萬不要說孩子“聰明”“天才”,而是要夸獎他的努力,勤奮,他面對困難的過程。
第三,我們對待孩子犯錯后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犯錯后的反應。
美國心理學家薩巴瑞博士家有個“看誰犯的錯更大”家庭會。每到周末她們夫妻兩個就會比著說這周自己犯下的錯誤,每當聽到父母的錯誤的時候孩子都會樂得哈哈大笑,但是她們并不是只說了錯誤就結束了,她們往往會選擇其中的1-2個錯誤再去分析,通過這個錯誤自己可以學到什么。當她們的孩子大一點之后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一天她的女兒跟她說:“媽媽,我犯了一個錯,我忘記給筆套上筆帽,現在床上被弄臟了一塊。對不起!”薩巴瑞博士沒有批評女兒而是告訴女兒能承擔過程是勇敢的,然后就開始教孩子如何清理干凈。
甚至當因為錯誤女兒撒謊之后,薩巴瑞博士告訴女兒的是:“害怕承認錯誤是正常,有些人的確會因為你的錯誤而斥責你。不過,在我們家里,錯誤是可以接受的,犯錯的行為也會獲得同情。”
撒巴瑞博士的行為讓自己的女兒明白,犯錯并不可怕,犯錯只是說明自己有不足和局限,她可以在合理范圍內冒險,如果事情不像計劃中那樣發展也不會被嚴厲批評。犯錯只是成長的一部分,從錯誤中學習才是有意義的。當她想解決問題時,媽媽會永遠帶著愛和鼓勵陪伴她。
第四:給孩子準備一個犯錯急救箱
孩子不想犯錯,面對錯誤的時候他們會沮喪,會手足無措。即便當他們知道父母可以接受他們犯錯,他們依然是恐懼犯錯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犯錯急救箱:
1、教會孩子使用“哦,好吧”策略。
當孩子面對錯誤或者挫折說“我不要,我不會”的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用“哦,好吧”應對。接著鼓勵他想個新的辦法,堅持把事情完成。
開始的時候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練習這個策略。當孩子犯了個錯,當他又想說“我不會,我不要”的時候,提醒他說“哦,好吧”,然后一起頭腦風暴,想想接下來能做點什么把任務向前推進。也許是再試試,也許是找別人幫忙,也許是換個角度看問題。
2、鼓勵孩子尋求幫助
我們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世界上的,當孩子犯了錯誤,面對困難的時候,并不一定都要自己去抗,我們需要教會孩子去積極的尋求幫助。身邊的朋友,家人,老師,都可以是尋求幫助的對象。
對那些一開始看起來就很艱巨的任務,如果我們知道巨大的挫折難以避免,不要等到孩子請求時再去幫他們。相反,我們可以幫孩子把任務分成若干可以應付的小任務,并且給孩子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
有些孩子害怕做某件事,并不是因為他們害怕犯錯,而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所以,在讓孩子做一些大任務時,開頭時請幫助他們,但不要處處插手。就讓錯誤自然發生,當孩子真的被難住了并且感到十分沮喪時,別忘記了鼓勵他們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