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因為一句“你一回來孩子就不聽話”,跟我媽和我婆婆吵了一架,說一遍就行,總是說聽了很煩,難道我回家了嗎,我就不用見孩子天天在外面流浪嗎?孩子對媽媽有依賴感,就是這么一個階段而已。
兒子一歲半左右開始每天白天在爺奶家,直到2歲半去幼兒園,3歲之前幾乎只要拜托給其他家人照管就會哭得撕心裂肺,我一回來就粘的不行!別人都說媽媽不在時兒子特別乖,一看見我就像受了很大委屈似的!直到現在四歲了,才跟我說為什么不喜歡奶奶家。說到底,還是對老人不親,沒有徹底的信任和依賴,每當不聽話被老人訓的時候,就乖乖忍著,等見到媽媽就爆發了。
老話說孩子看見娘,有事沒事哭一場。寶寶有這樣的表現說明這位媽媽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他才會這樣“放肆”要求媽媽給予愛和關懷,這是好事。我家寶寶也是這樣,這是一種幸福。
我家人也和我說過類似這樣的話,“你一回來,娃就不聽話了”。其實,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過分聽話,我更希望她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法。嗯,她可以不乖,但不可以學壞。
媽媽回家后孩子就不乖,太正常不過了。
媽媽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在親近的人面前總是想著各種辦法磨人,這是孩子愛媽媽最可愛也是最傻乎乎的表現。更何況,幾歲的孩子,你要讓他有多乖呢?所謂的乖又是什么標準呢?這個標準是不是就是方便大人管理,聽大人的話呢?
如果是這樣,我寧愿我的孩子看到我不乖,看到他們的傷心和恐懼,看到他們的悲哀和害怕,看到他們的歡樂和喜悅。
孩子端著了一天的情緒,做了一天聽話的小大人,那媽媽回來后,就讓他放肆一會吧,這是嬰幼兒時期乃至童年事情,媽媽和孩子獨有相處相愛方式。
所以,當媽媽下班后看到寶寶,接受他的負面情緒和各種耍賤行為吧;也請奶奶姥姥口下留情,少說一些;“你一回來這個孩子就不聽話,跟我可不這樣”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