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很多人只關注孩子學習,而忽略了孩子的品格教育,這實際上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有的父母對孩子講:“只要你把學習搞上去,其它什么事你都不用管。”這是典型的重智輕德,這種家教觀念,危害是巨大的,甚至殃及孩子終生乃至祖祖輩輩。一個孩子光知道學習,其它能力都比較弱,你指望這樣的“書呆子”能有作為,那才是天方夜譚呢!
一位名人講過:“幸福生活需要正確的價值觀支撐。”一位哲人講過:“一個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品格是綱,學習是目,綱舉才能帶來目張。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很多家長做起來,就大打折扣了。賈語凡曾說過:“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往何處去,他往往什么地方也到不了”。明代學者王守仁說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三千年前的老祖宗在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們的老祖宗尤其看重品格教育,這絕不是空穴來風。實踐證明,沒有品格支撐,所謂的好事也能給自己帶來災難,請看下面的案例。
一個人不注重品格培養,假如他中了五百萬大獎,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巨額財富不但給他帶不來幸福,而且帶給他的往往是災難。這是為什么?因為一個人道德淺薄,不能承載厚重的物質,不知道錢該怎么花。中獎者往往會與別人攀比斗富;甚至趕時髦,拋棄妻子,找個小三,人為破壞家庭;兄弟幾個也都想分他的錢,揚言沒有分家,甚至跟他動刀子等等,一些意想不到的災難可能會找到他。“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這是小人得志的真實寫照。
有一個家庭,弟兄三個,日子過得非常滋潤。可悲的是,父母從小沒有塑造好孩子們的價值觀,以至孩子們后來的作為,給他們的家庭帶來了悲劇。父親教給孩子的都是如何賺錢,如何最大限度獲取自己的利益。比如:“不要吃別人的虧”、“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人吃柿子專挑軟的捏”。父親的言傳身教,使三個孩子都成了沒有人生境界的“土豹子”,周圍人眼中的“土豪”,睚眥必報的小人。弟兄幾個自認為高人一等,幾乎不和人來往。后來哥哥進了國家機關,并掌握了一定的權力,可悲的是,他對兩個兄弟的影響,幾乎都是負面的。他們極端的自私自利,不擇手段地瘋狂斂財。兄弟在他的“關照”下胡作非為,開賭場、雇打手、私設公堂、聚眾斗毆,嚴重違反國家法律。多行不義必自斃。后來,兄弟三人在國家掃黑除惡專項整治中,全部落網,兄弟三人被處以20年左右的有期徒刑。假如說,這位父親能有厚重的道德,能從小塑造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假如說,孩子們能以父親為榜樣,傳承良好的家教、家風;假如說,他們能樂善好施,處處把別人放在心中。他們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番命運,也不會落到母親死亡,弟兄三個都不在身邊的人生悲劇。
大量實踐表明,學習是人生意義的衍生品;學習是理想、信念的副產品。一個人對人生認識的懵懵懂懂,不知道為什么而活著,不知道為什么而學習,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反之,一個人對人生的意義理解得非常深刻,一個人有了高尚的追求,他時刻被崇高的人生目標鼓舞著,他知道學習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學習能促使他實現人生目標,你不讓他學習,他才不會聽你的。所以,一個人培養起了高尚的品格,學習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如果沒有培養孩子的品格,父母天天關注學習,也是徒勞的。培養孩子的品格,應該是所有父母的首要任務。
培養孩子的品格,不但能使孩子最大限度的體現他的人生價值,也能充分的保護孩子。比如善良,善良的人是能跟這個社會和諧相處的人,善良的人是能最大限度保護自己的人,善良是一個人最可靠的護身符。反之,一個人極端的以自我為中心,處處損人利己,壞事做絕,他要是能有好命運那才是怪事呢。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行善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人生,除非你善良,否則你不可能快樂。”
綜上所述,培養孩子的品格,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十分必要。缺乏了品格教育,等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等于一棟建筑缺少了根基。品格教育,是幫孩子找到人生北極星的教育;是塑造孩子正確價值觀的教育;是給孩子陽光、雨露的教育;是幫孩子打好人生底色的教育;是幫孩子寫好一個大寫“人”字的教育。朋友們,如果你真心希望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如果你真愛你的孩子,而不是“葉公好龍”的話,那你就不要再猶豫了,把孩子品格教育放在第一位,這樣你就抓住了家庭教育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