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多天的高溫,酷暑難耐,你帶娃上完興趣班,路上買了草莓蛋筒冰淇淋解暑。
誰知剛走出門口,娃的冰淇淋沒拿住,大頭朝下掉地上,瞬間融化成一灘。娃先是嚇一跳,馬上露出難過的表情,再又可憐巴巴的請你再買一支給她。
這個時候你有三個選擇:
A:二話不說,趕在哭之前,一路小跑再買個給她
B:不給買,誰讓她不小心,長個記性
C:先請她把弄臟的地面清理干凈,再商量
選A的,?。孩子沒意識自己應該小心,也不太會珍惜東西,將來你一旦不滿足ta就無法接受
選B的,??,冰淇淋本來是甜的,卻因為有了你的冷漠與責備,而變成摻雜著內疚的苦澀記憶。以后每次看到冰淇淋,都會想起你的無情的面孔。親子溝通也是不斷的儲蓄愛的過程,有了愛作為基礎,孩子才會認同你說的話,你講的“大道理”。
選C的,恭喜你,或許你覺得這太簡單了,不就是培養孩子負責任么,做錯了事(弄臟地面)就應該及時彌補(清理干凈,避免他人踩踏,滑倒)。這只是一部分原因。
當孩子去借用拖把清潔地面的時候,服務員明白了孩子沒吃到冰淇淋,卻又為他人著想,承擔責任做好環境清潔,于是很感動,獎勵了一個冰淇淋球給她。
我們想想,這個感受真是棒極了,自己做對了一件事,被陌生人看到、鼓勵、贊賞,這一瞬間孩子便明白了要愛護公共環境,因為大家在乎,明白了責任,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認同、鼓勵和愛的感受。有句古話說到:莫與夏蟲言冰。正是因為得到過所以才會懂得,正式因為懂得所以才會知道他人需要,也才會給予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