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預防孩子心理問題(家長應警惕孩子心理危機 中小學心理危機預警干預機制)
案例: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
在一次單親媽媽們的交流會上,佳佳的媽媽說了一件發生在自己和孩子身上的小故事。8歲的佳佳有一次突然焦躁不安,她在房間里四處走動,突然把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扔在地上不停地用腳踩。
媽媽不知道佳佳發生了什么事,就沒有及時阻止佳佳的行為,她想看看佳佳接下來會做什么。佳佳踩了玩具幾腳,然后突然跑到她身邊,一把抱住她的腿。她知道孩子肯定發生了什么事,但是她沒有說什么,只是抱著孩子,輕輕地撫摸孩子的背。孩子在她的臂彎里抽泣起來。等到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她才問佳佳剛才怎么了。佳佳說她剛才看到電視上有個小朋友的爸爸不要小朋友了,沒有爸爸的小朋友受到別人欺負,她很生氣。
原來佳佳觸景生情,想到了自己的爸爸,才會有這樣的反應。
父母都應該了解在親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避雷針效應。在雷雨天氣里,一些幾百米高的建筑由于避雷針的保護,能夠安然無恙。避雷針效應提醒父母:面對孩子的壞情緒,如果能夠有效引導,就能避免讓孩子累積壞情緒。
有這樣一個親子教育故事。當孩子打翻一杯牛奶時,孩子就會手足無措,甚至擔心父母會責備自己。這個時候聰明的父母會怎么做呢?他們會和孩子一起把地板上的牛奶清理干凈,孩子因此而來的壞情緒自然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而不合格的父母會無視孩子的心理感受,并責備孩子。
打翻一杯牛奶是小事,可是如果父母的做法不對會導致孩子產生錯誤的想法。他會認為做錯事或者有不良的情緒時,不能跟父母說,因為父母會責備他。他會把這些積壓在心底,就像云層一樣越積越厚,慢慢地就會帶上電了。父母不了解孩子的這一心理過程,當孩子越來越沉默,或者有時對父母“咆哮”的時候,父母驚呆了,像被雷電擊中。其實父母不知道,這完全是由于父母粗心,沒有及時疏導才會發生。
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他們的情緒反應會越來越多。孩子不像成人,能夠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當他們內心充滿困惑和矛盾,情緒越積越多時,他們就會感到煩躁不安。父母應該隨時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當孩子情緒低落或反常時,父母要做的就是及時引導孩子發泄內心積壓的不良情緒。
隨著社會的進步,孩子的成人化越來越明顯,然而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特別是現代生活給父母帶來的壓力,讓他們和孩子的接觸時間變少,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心理危機,例如:他們缺少安全感,變得歇斯底里;沒有足夠的親情交流,使他們日益孤僻。如此,父母更應該多關心孩子,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孩子出現的不良情緒,要及時疏導,避免讓孩子受到不良情緒的侵擾。
父母經常扮演孩子情緒的避雷針角色,不僅能夠讓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還可以有效地改善親子關系。在情緒疏導和釋放的過程中,孩子也會意識到,因為壞情緒而遷怒于他人,或者讓他人受到傷害,是錯誤的行為。在孩子釋放情緒的過程中,父母也可以教給孩子一些和他人交往的原則,還會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人際關系。
有一點值得父母特別注意,如果孩子發泄情緒的方式比較極端,比如長時間的煩躁不安,甚至有過激的行為,父母要及時安撫,嚴重的話需要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謹記:孩子的壞情緒一旦發生,就要將它徹底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