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的一家火鍋店,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大人都在位子上用餐,一個小孩在走道里跑來跑去,他的媽媽就慢悠悠地跟在后面,沒有責罵,制止。
但在跑到一處拐角的時候,恰好撞上了轉彎的服務員,服務員的手上還有一鍋烤魚,孩子的額頭剛好貼到滾燙的烤魚鍋上,悲劇瞬間發生,孩子被燙傷了…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所以可以跑、可以鬧,可以肆無忌憚地大聲喧嘩。但如果無視規則,只會帶來越來越多的慘劇。
中心里,不少孩子都有愛到處亂跑的行為,家長稍不注意,孩子就跑沒影了,有著不少的安全隱患,確實讓人擔心。
“對愛亂跑的孩子,有什么應對的制勝法寶?”今天我們一起看看專家老師們是怎么做的吧~
01
1個月前,他是讓人鬧心的孩子…
中心有一位小朋友叫彬彬,特別喜歡到處亂跑,每次一到日程表有活動環節,就讓他逮到機會,瞬間亂跑開。
后來,治療師們發現,彬彬每每在跑的時候,總會看著大人,目的其實是想獲得老師的關注。
這是否讓你想起童年的躲貓貓游戲。
那些故意躲藏起來的人,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不被“發現”,而偏偏有的人,若沒有找到會無比失落,他們躲藏,逃離,做出相反的、調皮的舉動,卻是渴望“被發現”,“被關注”。
知道了孩子行為問題背后的原因,我們采取“忽視的策略”。
每當孩子想要獲得關注而亂跑的時候,全體老師一致“撲克臉”,面無表情地忽視這個行為。
在老師們實施了一段時間“撲克臉”以后,孩子仿佛明白了老師們的小策略。
為了尋求更多關注,彬彬做出了許多危險的舉動,如爬墻,翻隔板等。彬彬的行為問題讓治療師們分身乏術,常常需要時時刻刻盯緊他…
該怎么辦呢?
02
孩子用危險行為求關注,該怎么辦?
在發現小朋友有安全問題之后,我們制定了長期行為干預計劃:
1. 老師們可以面無表情地把他抱下來,避免安全問題。當他表現好的時候,立馬給他獎勵。
2. 當老師們準備去忽視他的時候,可以設計一個暗號或孩子不太懂的一個行為,然后老師們統一運用起來。
3. 孩子在跑的過程中,如果碰巧跑到了老師的面前,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嘗試看似恰巧地給孩子下一個正向的指令“去坐好”,看看他的反應。
4. 給孩子開設”跟我走“的課程,在平時,加強跟我走的訓練。比如,在查看日常表的時候,老師可以在旁邊跟他說“跟我走”,然后“跟我走”之后獎勵他說“好棒啊!”
5. 家長部分也要統一配合,在保證他安全的情況下,對他亂跑這個行為進行持續忽略,不要給他任何聲音和表情上的夸張反應,如:“不要跑,你給我站?。 ?/span>
03
孩子可喜變化~ 家長們實力點贊!
一個月以后,讓我們看看行為干預的驚喜效果:
老師表示:
“現在,彬彬亂跑的行為已有了較大改善。在教室里,老師基本不太需要時時刻刻盯著他了。
今天,他在上“跟我走”的課程,在行走的過程中,已經從教室里過渡到走廊,走廊過渡到就是整個校區上的一小塊地方。偶爾,彬彬看到有墻,會想靠近一點,然后沖出去拍一下,但是基本全程都會跟著老師走。
圍坐環節也沒有到處亂跑的舉動,現在獎勵沒有太頻繁,孩子也很好好安坐,偶爾坐著的時候身體會晃一晃,但基本全程都參與進來,彬彬的表現非常棒!”
#家里的他又是怎樣呢?
彬彬的奶奶在家有很好地執行專家的忽略策略。以往,每當彬彬上樓梯,都會跑很遠。現在,他就跑上去一級以后,就開始等奶奶,全程下來,基本都跟著奶奶上去,家里的行為也有了很大改善。
養育孩子的道路不免磕磕碰碰,在每一個剛剛誕生的生命面前,我們都是頭一回做父母,那份擔憂的心,是相同的。
在中心里,我們相互撫慰,相互激勵。然后再把這份擔憂,化為更堅實的力量,成為孩子們進步道路上,無堅不摧的臂彎。
父母在修行,治療師在鉆研,孩子在進步…前方,希望的光芒閃閃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