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不寫”,麗麗拒絕了眼前的叔叔,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大叔在麗麗放學的路上攔住她,說是在做調研,填完問卷就可以送玩具。麗麗記著平時爸媽教育她不能隨便泄露信息的叮囑,拒絕了這位陌生大叔的請求。但后來這位大叔的“女同事”過來說填完問卷可以送麗麗一只寵物小兔子,立馬戳中了她的軟肋。在小動物的誘惑下,麗麗不僅泄露了自己的家庭住址等信息,還跟著這位陌生的阿姨去對方的車上挑選禮物。
看到這里,或許很多人已經在為這個小女孩擔心,但所幸這個場景發生在一檔兒童防拐測試節目中,人販子是由工作人員扮演的。在測試完成后,節目組的工作人員對麗麗的父親進行了采訪,得知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經常對麗麗進行安全教育,也提醒她不要隨意跟陌生人去對方的車上或者去一些沒人的地方,但沒想到在實際測試中,麗麗還是“中招”了。
看完這個節目中其他孩子的表現,筆者發現:每五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小孩被扮演人販子的工作人員成功帶走,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據。這些孩子被拐騙離開的理由五花八門,有些是因為喜歡小兔子,有些是因為很善良被騙去幫助別人,還有些是因為說可以領到紅包被騙。從測試中各個孩子的表現及事后家長的反饋來看,平時他們對于孩子的安全教育要么直接忽視,要么流于表面,這才導致孩子們的防范心理很弱,輕易就會被騙。
據官方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概有20萬兒童失蹤,而孩子被成功找回的概率不到0.1%。在這個數據下,各位家長們應該意識到孩子的安全教育有多重要。但僅僅是做好安全教育還遠遠不夠,因為就算平時父母教育再好,很多孩子也還是會被騙。原因在于小孩子心智并不成熟,遇到感興趣的事物,防范心理就會減弱。例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麗麗,最開始小姑娘有警惕心理,但當“騙子”拿出小動物時,立馬戳中了孩子的軟肋,成功施騙。
所以,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家長們在做好安全教育的同時,也應該通過其他輔助手段為孩子樹立起一道安全屏障,讓孩子具備一定的自救能力,如為孩子配備一部智能兒童電話。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兒童電話都擁有雙向通話、實時定位、電子圍欄等功能,可以很好地幫助家長保障孩子的安全。
在挑選兒童電話時家長也應該注意選擇適合小孩子的產品,能夠滿足保障孩子安全的核心需求即可,最好不要增加太多娛樂功能,這樣可能會適得其反,引得孩子沉迷其中,影響他們健康成長。筆者姐姐家的小孩目前使用的蘑菇小兵就是一款不具備任何冗余功能的兒童電話,并且沒有屏幕,既不會引得孩子沉迷影響視力,又能為孩子提供一份安全保障,孩子在遇到危險時可以通過SOS功能向家人發出求救信息,所以家里人對它的評價都很好。
現代社會,人販子的拐騙手段花樣百出,孩子們又很容易上當,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做好安全教育,同時借助科技手段為孩子打造更加牢固的安全屏障。最后筆者在這里呼吁大家:如果你身邊有疑似被拐賣兒童的線索,請一定要向當地公安機關舉報,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這些可憐的孩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