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懷疑屋里有什么東西,懷疑孩子有沒有誤把玩。我們常常看到孩子不聽話就有情緒,把家里的墻壁都貼了一個鐘頭。我們經常在氣頭上,打罵孩子,但事后又很后悔。
于是我們想盡辦法對孩子進行觀察,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通過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然后再找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孩子不聽話,先別急著怪孩子,我們先看看有什么原因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是大人的心頭肉,孩子一出生,我們的生活重心就已經全部打理好了,衣食住行全部圍著孩子轉。孩子們沒有時間玩耍,沒有機會接觸大自然。尤其是3-6歲的孩子,生活、認知能力還未成熟,迷戀上手機很容易讓他們上癮。
所以,我們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引導他們養成好的興趣愛好,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探索興趣,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情,逐漸讓孩子愛上學習。
這三件事,可以讓孩子變聰明,從你這里學會好好學習
01、了解行為心理學
孩子對手機上癮,
是由于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經常被限制、被否定,所以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
游戲可以作為孩子跟同齡人一起交流的一個重要話題,但如果孩子可以在游戲中表現得很好,就說明他在現實生活中很自信。
因此,父母要多給孩子自信心,多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多與人交流,從交流中去了解自己和他人,從交流中去體會他人的感受。
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他會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會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有時候他會思考得更加深邃一些。
02、拒絕做“低頭族”,有時候不做“低頭族”
前段時間,美國一位網友發布了一段視頻,他在地鐵上,把自己的身份信息給大家看。
視頻里,一個身穿黑色校服的女孩,低著頭,對著地鐵站的觀眾,目光凌厲的盯著手機屏幕。
視頻中,她身穿黃色校服的學生,戴著紅領巾的女孩非常可愛,長得也非常有氣質,顯得非常漂亮。
在接下來的采訪中,這位網友還采訪了這位女士,問她是怎么做出這種行為的。
這位女士說:“因為沒能把手機交給孩子,所以孩子自己就開始玩。”
原來,這位女士玩手機的時候,無意間瞄了一眼手機,然后就去看了一下孩子,然后她就忙不迭地繼續刷手機,根本沒有察覺到有什么異常。
孩子一過來的時候,她便提醒孩子,手機是同學借給她的,她沒有同意。
孩子不同意,就和那個同學發生了爭執,結果是把同學的東西給拆了。
老師和家長都認為是孩子的不對,還將孩子叫到了辦公室,告訴孩子說,自己批評了他,希望他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后來,孩子一直不動聲色地學習,手機就放在了客廳的茶幾上,過了一會兒,孩子打開門就跑了出去,這下,孩子再也沒有回來。
后來,孩子的媽媽找不到孩子,只好報警,說是孩子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玩游戲。
民警隨后,查看了一下監控錄像,結果顯示,孩子躺在沙發上玩游戲,看完后趴在床上玩游戲,父母進來了,還以為孩子挨打了。
好端端端的一個小朋友,為什么會突然間把自己關在房間里?
原來,孩子小時候,每當看到父母進來,他都想待在家里玩一會兒,這時候父母就會進來,然后,督促他趕緊去學習。
結果,父母進來了,也不是監督孩子學習,而是坐在沙發上玩手機,也沒有什么要緊的事情。
結果,當孩子長大后,當父母催促他寫作業時,他就會感覺父母是在嘮叨,他們很反感。
心理學上有一個“超限效應”,指的是剌激越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這個效應指的是,越是父母禁止,孩子越會想盡辦法玩,甚至于把父母的手機當成了“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