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叫孩子都不聽話,越來越叛逆
有時候和父母頂嘴,真的就像是在和父母斗智斗勇。
前幾天,有個網友跟我吐槽,說家里的孩子脾氣特別不好,什么事情都說對,道理也講不通,越讓他干什么,他偏要做,不按照他的來就嚎啕大哭,真是讓人心煩。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是因為孩子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不再聽話了。
他們想獨立,不愿意再被過分呵護;他們想做主,穿什么、吃什么、說什么都不受限制;他們想做主,穿什么、說什么都很“與眾不同”,不想聽你的嘮叨。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張力十足,總想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不懼怕任何人和事物,哪怕和父母對著干也是正常的。
父母越是束縛他們,他們越是想要反抗,這也是孩子追求自我意識的一種體現。
父母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獨立。
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才能有自己的獨立的判斷。
3. 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
孩子到了青春期,也就意味著父母要開始放手,要給孩子更大的自主權。
但這并不是說放手不給孩子自由,而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家長要給予更多的主動權。
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幫助他們分析和總結自己的想法,讓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去實現自我認知上的發展。
而且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孩子會失敗,也要看到孩子的成長,不要去替孩子做決定。
不限制孩子的自由,也不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過度保護和干涉孩子的生活,都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家長可以好好審視一下,是否放手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完全不管孩子,會不會產生這樣的后果?
如果真的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不干涉孩子,是讓孩子自己獨立的成長。
如果你有一個不得不放手的孩子,就請問:
“你想要一個怎樣的孩子”?
“你希望孩子以后成為什么人,你就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你希望孩子在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
“你希望孩子不要讀書,你就不要去當孩子的保姆”。
“你希望孩子在將來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獨立面對,而不是被別人幫忙”。
養育孩子,并不是要讓孩子做父母的所有人都做到。
而是從孩子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讓孩子能夠獨立思考,并且能夠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就像生活中的很多父母,他們努力奮斗,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希望能夠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在物質的匱乏之外,依然能夠給孩子積極向上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所以,父母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04
有些家長,認為教育孩子的過程是自己的事情,只要孩子快樂就行了。
實際上,教育孩子是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父母更加細心、耐心、細心地觀察孩子。
觀察孩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并不是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影響,也會讓孩子成為父母的驕傲。
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就要先去觀察孩子的性格,多一些“冷處理”的方式,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是非常優秀的。
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高逆商”,這幾點建議,家長一定要注意
1、家長別溺愛
孩子只要一哭鬧,就會得逞,這時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別心軟,孩子一哭一鬧,家長就妥協,否則會讓孩子更加肆無忌憚。
2、孩子哭鬧要先安撫,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情緒激動時,家長可以先安撫孩子,然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找別的事做。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冷靜下來后,家長再和孩子好好溝通,告訴他,你知道他哭鬧時的心理機制是什么嗎?他這樣的表現是為了什么嗎?
3、讓孩子明白,“哭鬧不能解決問題,得不到想要的東西,這樣下次孩子才會使用哭鬧的手段”
4、引導孩子,哭鬧的目的是為了要玩具,達到目的,而不是讓孩子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