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夢見孩子不聽話打小孩
有一次,夢見寶寶打架了,就把孩子打哭了。可孩子很誠實,不敢告訴家長。
孩子爸爸知道了就很生氣,打了孩子,后來孩子又打了爸爸。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雖然爸爸被氣得心臟病發作了,但后來孩子和爸爸一直保持著聯系。
每次打完孩子爸爸都后悔,后悔自己不應該那么粗暴地打孩子。
但后來,爸爸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開始主動和孩子進行溝通。
經過時間的追溯,原來他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
兒子想吃糖,他擔心會讓孩子牙齒變形;兒子想穿裙子,他不顧兒子的需求,不顧女兒的要求,只要她覺得好看就買下來;兒子想要買玩具,他讓兒子跟同學統一著裝……………………………………………………………………………………………………………………………………………………………………
圖片為導演提供了很多難忘的畫面,這樣的畫面是不是很有畫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畫面?是什么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變得那么不美好?是什么讓孩子想起想死的事情?
用刀?還是讓孩子聯想到曾經的事情?
上癮者是怎樣被網癮困擾的?
為什么家長花式引誘、催促、打罵、懲罰孩子,最終卻發現無論用何種方法都無法讓孩子戒除網癮,只是用的方法不一樣。
對于游戲沉迷者來說,解決方法有:
一、父母多陪孩子互動,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到價值感,及時肯定孩子的正向行為
1、欣賞、肯定孩子的優秀行為。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孩子自然也不例外。
在這個社會中,經常看到父母夸獎孩子,夸獎孩子的時候,父母最好不要貶低孩子的努力,更不要說孩子不行,努力學習了也沒有用,這樣孩子反而會自暴自棄,父母更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進行打擊、嘲諷。
2、認同孩子的感受。
哪怕孩子玩游戲已經玩膩了,也要讓他知道你是真的認同他的感受,并且讓孩子認同你的感受,當下一次孩子玩游戲的時候,你只要簡單的認可他的感受,孩子就會感覺到你是真的認同他的,他就會感覺自己的價值被認同。
3、幫助孩子發展自我價值感。
讓孩子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經常說,我很棒,我的貢獻力量有很多,有了家長的肯定和鼓勵,孩子的信心越來越大。
四、游戲和運動能滿足孩子的情緒。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去和自己待在一起,比如,在孩子認為他的朋友是誰的時候,可以對孩子說:“你知道嗎?你跟他在一起時,他是怎樣的人?你是否清楚他在你的心中的地位和作用。”
例如,孩子在家里受到表揚后,父母就可以邀請孩子去幫自己做些什么事情,讓孩子體驗一下做事情的價值,孩子的感覺越來越好,做事的動力就會越來越強,做事的自信心也會越來越強。
孩子從與父母待在一起的過程中,逐漸地發現自己的能力與父母待在一起時的活力,意識到這種互動是很重要的。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如此,關系就會產生變化。
再看看下面這個案例。
媽媽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曾經有個新聞里說過,有一位媽媽帶著上初中的女兒去旅游,為了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媽媽直接報了補習班,孩子在上了兩個月的補習班后,學習成績下滑,最后情緒崩潰,出現了自殺的行為,這位媽媽很后悔。
這種情況不是個例,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從小就能接觸各種各樣的人,雖然不會有心理障礙,但也會被稱為“精神病人的恐懼感”,而這種恐懼感從哪里來的呢?
這種恐懼感是源自于父母的焦慮,父母希望孩子優秀,希望孩子能夠達成某個目標。
于是父母為了讓孩子順利走自己的道路,就會很焦慮,希望孩子每天都是“磨蹭”著完成作業、彈鋼琴、看書,以此來提高學習的興趣,但是,這種焦慮的情緒會傳遞給孩子,從而讓孩子也會跟著焦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