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失控打她了怎么辦?
孩子不聽話亂打人怎么辦?
孩子亂跑不聽話打了他,可是自己的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上次一個母親帶孩子逛街,看到玩具被搶被打了哇哇大哭,她一個巴掌甩到孩子臉上,使勁打孩子,說了她兩句,孩子的眼眶都紅了,又重新開始哭了。
最后她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哭,哭著哭著說,等她恢復好了,可以好好跟她好好說話,好好溝通了。
這個孩子是一名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孩子的性格有些“與眾不同”,也沒有學會如何和他人溝通。
這位母親可能是自責,可是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她被孩子視為“軟柿子”捏,而不知道怎么面對孩子。
這兩種情況都是很常見的,最常見的就是父母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比如認為孩子是不是學習累了,想休息一會,于是就開始不停地給孩子報補習班,不斷地催促孩子學習。
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自己是父母的負擔,自己做什么都要被父母安排,不被父母認可,于是就會變得很壓抑、很痛苦,他想要逃離這種狀態。
所以,父母要學會用“軟性”的教育方式,來和孩子溝通,
而不是簡單粗暴地逼孩子學習。
那么,對于父母來說,到底該如何和孩子溝通呢?
04
著名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曾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指出:
“贏得十幾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態度,先和他們站在一邊。讓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撐中,得到自尊自在,得到歸屬感。”
所以,父母要記得多主動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
先聽孩子的傾訴,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同時,在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再去幫他解決問題。
結果可能會好得多。
03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一個10歲男孩因為爸爸不讓他玩手機,竟然從6樓跳下去了。
雖然不是什么離家出走,跳樓的方式,但真的非常極端。
爸爸說,如果他能在孩子初中畢業后還能多給他一點零花錢,就不會有今天的這個結局。
為人父母,都期望孩子優秀,這毋庸置疑。
但是,如果我們忽略了,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想法。
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愛和自由,其他什么都只能靠爸爸媽媽媽,需要尊重,需要自主,需要被尊重,需要自己承擔責任。
就像這個10歲的小男孩,當他走進學校后,卻發現,和自己一樣的學習成績不好,成績好像成為了自己唯一的價值標準,是自己能否實現的唯一的目標。
試問,當一個孩子除了學習以外,對任何事都無法提起興趣,也就連出門玩耍都失去了目標。
我們會發現,一個孩子學習好不好,不光與他自身的智力有關,還和他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以及后天的成長環境有關。
在這三者當中,孩子是否有機會去創造自己的天賦和將來的事業呢?這個問題,是懸在父母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我們父母看來,也許就是平常心、不必要的擔憂。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卡伊爾博士說的那樣,喜歡畫畫、喜歡唱歌、喜歡幻想,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后天努力來發展的。
正如心理學家萊昂納德·薩克斯所說:“在孩子看來,他們要做的,其實是自己內心深處的一種確認。”
記得前段時間有個新聞,一位父親因為女兒不肯上學,在家對女兒直指責,甚至要挾,說要讓女兒回學校去讀書,參加考試。孩子在門外就哭了,讓人費解的是,孩子在門外一直很害怕,一直哭,孩子父母沒有發現。
直到凌晨一點多鐘時,女孩母親終于看到了女兒,才發現她和孩子之間的溫情脈脈。她說:“你這么晚回家,我很擔心你。我們都沒有想到你可能會在外面遇到危險。當你想到你的爸爸媽媽還在擔心你的時候,你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