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孩子一直不聽話怎么辦?
10歲孩子開始沒有自己的主見,厭學,脾氣暴躁,喜歡和父母對著干,有很強的自我意識。
5歲孩子,表現欲越來越強,很討厭別人的指使和命令,做事很容易產生自我,他們不喜歡被命令,總是被要求,一旦有事情做得不對,也會被指責和批評,很多孩子就是因為這樣,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厭學的情緒。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6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但是比較幼稚,不喜歡聽家長的說教,尤其是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一切都是孩子的。所以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遠都長不大,永遠都是孩子。
孩子不聽話,是家長教育方法的問題,但是大多數的家長還是會采用吼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他們會選擇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認為這樣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乖巧聽話,但是其實是不知道什么是最正確的教育方式。
“吼叫式教育”,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有一種“這種教育方式”,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越來越暴躁。
以前在農村生活的時候,鄰居家的孩子是最懂事的,他們從來不會惹父母生氣,所以每天放學之后,鄰居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出去玩,到了晚上,鄰居都會給孩子準備好晚飯,一家人會在一起吃飯,孩子也會乖乖的坐在一起看書學習,只要有的時候他們家孩子調皮搗蛋了,鄰居都會拿這個孩子跟鄰居大王一樣的態度去教育孩子,然而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為什么有的孩子天生調皮搗蛋,而有的孩子天生比較懂事呢?
其實,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孩子的不聽話,而是孩子受到了父母的不良的教育方式,如果父母可以先以身作則,并且懂得"孩子調皮搗蛋,父母難免會有些"厭煩"。
1、遺傳的因素
如果說有一些出生在比較陌生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可能會遺傳到父母的不健康性格。
那些父母中的一人脾氣暴躁,脾氣暴躁,經常會打罵孩子,這種情況下的孩子,也會導致他們在性格方面出現缺陷。
因為父母的暴力,就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健康,甚至會讓他們的孩子變得自卑、敏感。
2、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育兒之路中,這幾乎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環節,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然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父母還是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當我們情緒失控的時候,孩子會有很多負面情緒出現,而且越是控制不好的父母,孩子的負面情緒也會越來越大。
所以我們不應該用打罵孩子的方式,而是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3、父母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禮記·中庸》中說:“身教重于言教。”
“身為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所以,如果我們想讓孩子養成“規矩”,那么我們自己也要樹立好榜樣。
例如,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規則,比如每天什么時候玩,每次玩多久,甚至是每次玩多長時間等等,制定規則之前一定要先和孩子溝通好,商量好后才有執行。
也就是說,給孩子講清楚,游戲能滿足他的某些素養需求,但是有些娛樂是有些規定的,我們不能一刀切,制定了規則就嚴厲地去執行,執行了,下次再來協商,孩子自己體會到了這種規則的約束力,意識到了約束力的重要性。
另外,和孩子一起商量,要和游戲商定,要嚴格執行,很多孩子自己也不遵守約定,爸媽就會不斷地提醒孩子。
最后,需要家長的以身作則。
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長以身作則,爸爸自己愛運動,媽媽則喜歡跑步,這樣會養成孩子愛運動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