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應該怎么勸導?
兒童和青少年的“逆反期”雖然不同于嬰幼兒時期,但是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會認為自己已經是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不然頭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還會因為沒得到恰當引導,變得更加叛逆,甚至學習成績也因此下降,最終無法挽回!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
此時,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非常重要,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后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三個叛逆期:12-15歲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由于心理發育還尚未成熟,常常會覺得有挫敗感,處于“煩著呢”狀態。這個時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做出一些挑戰父母權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在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么,十之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父母要盡量少干預孩子,盡可能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就算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對,也要把所有問題集中到一起,雞毛蒜皮的小事盡量忽略,只選最重要的三四個問題,一個月左右和孩子集中談一次。在談的時候,千萬別要長篇大論。只有說的少,孩子越會聽得專注,才會用心去加以重視。
父母要開始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此外,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等,讓他內心有個學習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另外,這個時期可以多帶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接觸接觸不同的人,去高校學府感受感受等等,給予他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
父親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時更能贏得孩子的內心,比焦慮的母親溝通起來要簡單許多,所以父親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另外,夫妻恩愛是最好的家長,家庭氛圍越是劍拔弩張,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諒的錯誤,更不是什么無法解決的難題。他對于孩子來說是一次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作為家長無需過分的焦慮,只需要放下慣有權威,平和的去接受,有策略的去引導,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就好。
誤區一
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于是家長采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的那道門,從而舌曲、天窗論語、貌態政審,埋下了隱患。孩子被逼得太緊,壓力越大,就容易出問題。
還有的家長會把孩子當做課余飯后甜點,邀請孩子們一塊兒吃甜點,聊聊有關孩子的心里話。家長們卻把孩子當作“員工”,命令他們必須認真讀書。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
“雙減”前,家長做好以下幾點,孩子就能超長時間玩手機
一、家長以身作則,放下手機,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在孩子面前,家長們盡量減少玩手機的頻率,減少玩手機的頻率。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請家長們減少玩手機的頻率,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