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最近#臨夏12歲女童性侵事件調查#
登上微博熱搜
再次將這個性侵未成年案件推向眾人視野
孩子每一時期的性教育
都離不開父母的引導
而處于青春期的孩子
朋友也可以是孩子
在面對性問題時的“好幫手”
今天南都校探給大家推薦的是韓國網劇《都想做好》,整部劇共十二集,每集約20分鐘。
這部劇從三個女孩——潘雅仁、許智裕、姜夏英的戀愛故事切入,將性教育的知識娓娓道來,青春期的女孩們值得一看!
《都想做好》講述的是這三個女生,在開學前的小學期一起上“性與愛”這門課程,被分到同一個小組后,共同探討性生活和女性健康等話題展開的故事。
三位女孩的成長都離不開彼此的陪伴,這也突出了女孩在成長道路上“身邊人”的重要性。
多次小組討論不僅讓她們對性生活與女性健康的認識更加全面,在好友的開導下也撥開了自身在交往問題上的云霧。
在剛開始確認選題時,思想保守的夏英和思想前衛的智裕也因為選題的尺度引發爭執,這段對話也非常真實。
大部分人在面對性教育的話題都會或避而不談,或生硬粗糙地下“表面功夫”,性教育的缺失讓性知識很少有公開談論的機會。
而小組進一步的討論內容也反映了大部分人的“性羞恥”現狀,許多人在面對性問題時都會不敢承認,秉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態,即使自己生病了也不敢向別人尋求幫助。
婦科病要及時就醫
在劇中,夏英就是“忍著不敢說”的代表。夏英的月經已經來了十多天,但出現了月經異常,夏英也并沒有把它認真看待。
在難忍疼痛后,夏英才去藥店取藥,去藥店拿藥也不敢大膽說明情況。
在聽聞藥師的勸告后發現月經異常不是小事,終于決定去婦科醫院接受治療。
而思想保守的她在婦科醫院畏畏縮縮的樣子也是許多女生在去看婦科時的真實寫照。
突如其來的性病讓夏英頓感無助,在一次小組討論中,夏英向小組成員坦言自己在發現性病時的無助。
面對檢查出的性病,或許是出于自我慰藉的需求,又或許是苦于無人傾訴想要找個出口,她也曾在網上尋求幫助。
但在網上尋求幫助的方式始終是不科學的,還可能將狀況“越描越黑”,不僅徒增恐懼,還可能耽誤治療。直接去醫院接受檢查治療才是正確、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后,夏英也通過藥物治療恢復了健康,但夏英與男友卻因為這偶然出現的性病相互懷疑,最終導致分手。
此時,情場的失意讓夏英不得不求助自己的好友智裕,智裕用自己的經歷開導夏英,來自同齡人感同身受的提醒能讓夏英感受到安慰。
復診時醫生的感嘆也反映了大部分情侶在面對“性病”容易出現的問題——并非出于本意的相互懷疑,最終給雙方都帶來傷害。
性病引發的原因有很多,在交往過程中,伴侶之間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理性溝通,共同克服困難,一味地指責懷疑最終只會導致情感的破裂。
tips:
1.直面婦產科,在發現身體不適后應該即時就醫,大膽地向他人尋求幫助。
2. 引發“性病”的原因有很多,在出現伴侶雙方都有可能感染的情況下,雙方應該理性面對,及時接受檢查。
掌握保護自己的安全措施
同樣面對婦科問題,許智裕就十分坦然,她的敢愛敢恨,敢于保護自己的態度值得很多人學習。
在劇中,許智裕從不隱藏自己的欲望,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她十分堅持自己的原則,對男朋友不戴套的行為堅決拒絕,即使男友苦苦哀求再給一次機會,她也絕不心軟。
相較于夏英與雅仁,智裕更豐富的感情經驗總能在小伙伴犯難時冷靜地給出建議。
但智裕也曾因為誤會導致“友情危機”,這樣的誤會讓智裕落下一個“避孕套女“的稱號。
在經歷一番內心掙扎后,夏英也終于有勇氣為智裕發聲,讓智裕多年的冤屈得以洗清。而這次發聲也讓智裕和夏英之間的心結解開,收獲了更加深厚的友誼。
tips:
1.勇敢面對自己的感情需求,但在這過程中要堅定地守衛自己的原則,對一切可能會傷害到我們身體的性行為勇敢說“不”。
2. 避孕套的使用不僅能夠避免意外懷孕,還能起到減少性傳播性疾病的作用。
因人而異的戀愛節奏
面對以上問題,潘雅仁可謂是感情中的小白,20年單身的她在面對愛時還十分膽怯。
愛上同期兼職的哥哥后,在智裕的引導下勇敢追愛,其中提到了一個概念——“追自交”,指的是相互有好感,先性交再確認是否建立關系的方式。
這是一種與正常的情侶交往進程較為不同的方式,不一定適用于所有人,這種方式還有可能會對我們的身心造成傷害。
若我們的伴侶也有這樣的想法,自己一定要認真思考我們到底能不能接受。若難以適應一定要堅定拒絕,這并不丟人,委曲求全地接受只能讓自己事后后悔。
在劇中,潘雅仁得知哥哥生病在家時,去他家里看望他,而后氣氛到位哥哥就對雅仁動手動腳,雅仁無法面對臨陣脫逃,但后來又感到惋惜,認為自己不夠勇敢。
次日,當雅仁向兩位好友傾訴昨晚的窘態時,兩位朋友給予她積極的贊許。
性行為的發生需要在雙方都同意的基礎上進行,雅仁的“臨陣脫逃”并沒有錯,在感覺到不舒服后勇敢說“不”是保護自己的做法。在朋友的開導下,雅仁也逐漸明白這點。
在與青梅竹馬洙夏的談心中,洙夏談及戀愛的進度需要迎合雙方的節奏,每個人都有與自己節奏適配的人。
就如雅仁與洙夏的感情,每進一步洙夏都是經過了雅仁的同意,這樣適合雙方的節奏才是良性的戀愛進展。
tips: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戀愛節奏,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2. “第一次”的生疏緊張是正常的,但如果自己無法適應就要堅定拒絕,委曲求全地接受只會讓自己事后后悔。
3. 我們可以勇敢追愛,但若發現自己愛慕之人對感情不負責的行為時則要堅決回頭,不能沉迷其中。
“都想做好”的第一次
影片的最后,雅仁的獨白也很好地呼應了劇名——不管是學習還是第一次,因為想做好所以努力了。
無論是學習還是戀愛,我們都想做好,在不斷的學習中我們才知道怎么做才能變好。
青春期的戀愛需要在不斷試錯中成長,最主要還是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都想做好》通過輕松動人的戀愛故事將性教育貫穿始終,非常值得家長和孩子同看。相信家長和孩子在觀看的過程中都能體會到其中的溫情時刻以及干貨滿滿。
整部劇不僅科普了性知識,三位女孩的友情變化也十分令人動容,在成長的道路上,隨著孩子年齡漸長,朋友也是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尋求幫助的“好幫手”。
家長也不妨引導孩子與同齡人分享心中的困惑,面對問題一起解決,或適當展開家庭成員有關性知識討論會坦誠交流,讓孩子通過更加輕松的方式了解更多的性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