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歲半不聽話動不動就哭,我們要考慮到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有些孩子的確是年齡越小越難管教,有些孩子兩三歲、三四歲時也可能是越鬧越兇,而有些孩子六歲前基本沒有任何問題,到了孩子七歲還經常出現不聽話的現象,那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為什么這么難管教?
一、孩子自身的性格原因
性格是一個人成長的底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并無對錯之分,只是在不同的年齡段會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孩子年齡不同時,父母所呈現出來的教養方式就會有所不同。有些父母在孩子兩歲之前喜歡把孩子扔給老人或者保姆,讓孩子覺得和保姆有什么不同。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這種方式可能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孩子的性格會變得自卑、內向、膽小、不自信,并且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些孩子的脾氣還會出現在青春期的過程中,之前一直是非常聽話懂事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開始變得暴躁,像個小刺猬,稍微有點不順心,或者跟父母對著干,父母說什么話都不聽,有時候就會朝著自己的反方向,就是說什么事情都跟父母對著干。
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小孩子跟父母吵架,就是因為他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能多關注他,給他更多的愛和呵護。
而這種被父母忽視的感受,會使得孩子對這個家,對這個家庭的安全感也是一種懷疑,他就會開始慢慢變得疏遠父母,不愿意和父母說話,最后變得越來越不喜歡和父母溝通,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淡漠。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心理都會發生很大變化,所以親子關系一定要和諧,父母的心態也要隨著調整。這個過程也是父母不斷自我成長的過程,父母要做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從而更好的和孩子相處。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都很容易波動,很多時候他們都不愿意和父母說話,作為父母,首先要讓自己放松下來,學會傾聽孩子的內心,試著去找一些其他的愛好去釋放一下自己的壓力,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出氣筒”,而是要去接受孩子的青春期。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愿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