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從來不打罵孩子孩子不聽話,真的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嗎?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
大家好,我是趙老師,現在上五年級了,孩子小的時候是老人帶大,等到孩子上初中以后,就自己主動去了外地上班。平時對孩子特別嚴厲,嚴格到近乎變態,成績也是全年級第一。
孩子為什么不聽話呢?孩子不聽話,為什么孩子進入初中后就像變了一個人呢?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初中后,孩子們的生理、心理、思想都在發生變化。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孩子們的成熟速度已經超越了父母。所以孩子們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棋子”了。
家長要理解孩子們的身心變化,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要像對待幼兒園小朋友那樣對待孩子,有時候用哭鬧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可往往會把孩子們搞得很累。孩子們會認為父母不理解他們,不懂他們。此時父母要用溫柔的語氣跟孩子說,爸爸媽媽愛你。告訴孩子,在這個時候,父母不需要過分的操心,不需要特別的“懂事”,其實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只要懂事,心里都會非常開心。
第二個叛逆期:7-9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之后,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松,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的目標看似簡單,但是家長可以將這個短期的目標往遠比長期的目標高出一些,引導孩子把目光從近一點的目標轉移到更長遠的目標上,這個過程也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和樂趣,從而更愿意去堅持。
02 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沒有目標,把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這往往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因為孩子即使是不明白學習的意義,但是家長可以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然后分步驟一步一步完成,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成就感,不再抗拒、抵觸,主動學習。
然而,如果孩子把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一口氣想到了1小時,那么就不會畏難了,而會因持續不斷地努力而變得更加強大。
03
家長要“說到做到”,不催促、不打罵
教育孩子,是一場持久戰,催促是家長“說到做到”的態度,不是嘮叨的父母。
但是,當我們催促孩子的時候,孩子心里想的是:“我又沒做到,我怎么做好啊?”
如果我們繼續催促,孩子潛意識中會產生一個想法:“我就是不行,做什么都不對,所以我干脆不做了。”
04
不催促,不等于不催促
有時候,父母是慢性子,總是喜歡催促孩子。
比如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你在一旁催促,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你要是磨蹭,我來幫你寫。”
“這個太難了,媽媽都幫你寫了。”
“我不想寫了,反正你也會寫。”
結果孩子朝著你發火,說著你的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