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生活的苦
也不炫耀擁有的甜
人生緩緩 自有答案
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上班前一天,接到年級主任的通知,這學期我要一個人帶七年級九個班的道法課,這如晴天霹靂給我當頭一棒。什么,九個班!這也就意味著我同一框的內容要講九遍?天啦,我原以為上學期讓我一個人帶六個班的道法課已是我人生的極限,沒想到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頭。這也印證了人生無極限,每一天都“精彩”。我立馬問朋友,如果我拒絕領導的安排會有什么后果?朋友說你要不先跟領導表明你的難處,探探領導的口風。于是我很用心的編輯了一條短信,如下:XX校長,新年好。剛得知這學期我要一個人帶七年級九個班道法,18節課,震驚了。課程數量跟上學期沒變化,但是同一個內容講9遍,我估計要講吐。上學期6個班已是我能承受的極限,每天疲于上課,平均每天都是四節課,嗓子經常講著講著就啞了。而且每測試一次,我改六個班的試卷就要花很長時間,臨近考試的時候還要抓學生背誦,畢竟我這是文科性質,課堂上要說話也多,每年的內容都在變,課件也要一直更新。重復次數太多精力實在應付不過來,也無法保障整體課程質量。對于學校的這個教學任務,我能力有限,著實承受不起,還望領導體恤,多安排一位老師一起挑起七年級道法這個任務。
接著就在糾結要不要打個電話跟領導說一下,然后我就收到了領導的回復,大致意思就是學校目前老師比較短缺,希望我理解學校的難處,克服困難。
雖然內心已經猜到會是這樣的答案,但還是無法接受這一安排,上班的心情更加沉重了。這也讓我想到2022年的暑假,剛送走一屆高三,大早上正在家里睡覺,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楊老師,今天高三年級老師開會,你怎么還沒來呀?”“你好,你是不是打錯了,我剛帶完高三,不是現在高三的老師。”“沒人跟你說嗎,你被留任高三,帶兩個班的政治。”“等等,真沒人跟我說,讓我緩緩。”“那今天的會議我就算你請假了,明天高三正式上課,還請你聯系XX主任,看一下課表。”總是被通知,副科小老師地位就這么低?
不過今年竟然有點懷念我的高中教書生涯,剛入職跟學校說了自己的難處,孩子還小,申請只帶一個班的政治,基本上每天一節課,一周一次晚自習。那個時候不用每天站那么久,不用每天說那么多的“廢話”。學生都是經過篩選的,而且教的還是重點高中的孩子,從來不用維持課堂紀律,不用擔心學生筆記沒做。所以人就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今年原高中有個地理老師也調到區里面來了,打電話問我想聽聽我的意見是留初中還是高中。我當時給的建議是去高中。首先,你是一個男老師,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都會讓你當班主任。付出的時間成本是差不多,除了高中假期更少之外。但是高中有班主任津貼、課時費,工資會比初中高。其次你是教地理的,在初中學科地位太低,家長學生都不重視。而在高中,在“3 1 2”的考試模式下,地理賦分后也是100分,選科后地位跟其他學科差不多。最后就是個人成就感方面,別說一個內容講九遍,講個兩三遍基本上教材就記得差不多了,內容相對高中而言還是很簡單淺顯的,所以課上著上著先是把自己的激情給上沒了,再把自己的挑戰欲給弄沒了。記得高中的時候每一次大考的試卷我都得先把年級三位前輩的試卷評講課聽了我才有底氣去評講,題目都要繞幾個彎,尤其后面改革后《生活與法律》《邏輯學》的內容更是燒腦,每堂課都充滿挑戰性。但是我為什么要來初中呢,最開始的初衷就是想著孩子上學了,我想生活跟他同步,他上學我就上班,他放假我也放假,可以帶他出去玩,可以給他高質量陪伴。確實這個初衷現在是達到了,所以從不忘初心的角度出發,我對這份工作不應有抱怨。但是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我還是很迷茫的,我不知道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我應該如何站好每一堂課。平均每天四節課,關鍵因為帶的班多,我的課基本上見針插縫,早上第一節,上午第四節,下午第一節,下午最后一節。每上完一節課讓我緩一節課,再去上一節課,這樣一天下來感覺自己除了上課啥也沒做,毫無成就感可言。
所以除了假期,我收獲了什么呢?那么對糾結去教高中還是教初中的小科老師,我的建議是還是看自己看中什么。個人成長來看高中更適合一下,照顧家庭方面可能初中要好一點。如果所在的初中學校師資力量比較充足,不需要帶太多的課,幸福指數也還是挺高的。還有工資待遇上,高中有課時津貼,初中有晚托津貼,相對初中比高中低一點。
不管怎么說,快樂也好不快樂也好,課還是要好好上,我這該死的責任心。人生啊,總是有遺憾,想要這個就要失去另外一個,想想周五已經來了,我的快樂周末也不遠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