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的男孩叛逆期怎么辦?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主要表現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了,變得更加的獨立,這個時候的孩子對于自己的事情有了自己的判斷。而且他們的精力特別的充沛,但是會容易情緒的變化,情緒的變化波動很大。
孩子突然變得很叛逆,其實是一件好事,他們是想要慢慢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么就需要我們幫助他們去緩解情緒。但是如果我們只是去批評,或者是給他們貼一些負面的標簽,那這些貼的標簽,很可能就會像一只猛虎那樣,狠狠的傷害孩子,令他們的心理受到影響。
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幫助孩子去調整情緒,如果我們自己的情緒是緊張的,就需要去接納孩子,幫助孩子一起去克服,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步驟,來幫助孩子去認識自己的情緒,并且去接納自己的情緒。
首先我們要知道,當孩子感覺到害怕的時候,他一定會產生一些情緒,所以作為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去面對他們害怕的東西。
我們可以把孩子害怕的東西帶到孩子身邊,然后給孩子一個擁抱,這個時候我們在和孩子擁抱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知道,他們可以更加的難過,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然后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加穩定。
當孩子看到你這么做了,他也會感到很有力量感。這時候我們可以陪在他身邊,可以抱抱他,還可以給他個抱抱,用孩子的目光告訴孩子,這個方法很不錯。然后再慢慢的鼓勵他,給他一些時間。
當孩子因為恐懼害怕而遲遲不肯開始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不要急著替他做,要留出時間讓孩子慢慢的適應。而且,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回顧整個過程的時候,你也可以用起來,因為當孩子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他會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他也就會覺得這件事情就是一種很有趣的事情。
其次,當孩子情緒平和的時候,我們要讓他復述一遍剛才發生的事情,以免孩子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身上,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并不懂得表達的具體的事情。所以家長要用一些比較容易被孩子所察覺到的話語。
比如說,當孩子正在收拾玩具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說:“媽媽覺得這個玩具也許有點像你的小汽車,你愿意借給我玩一會嗎?”
或者是對孩子說:“媽媽覺得這個玩具很好玩,但是我們需要遵守一些規則,而且你剛才拿到了這個玩具是不是很好玩,要是你愿意分享給他的話,我就送給你。”
這么做的目的,一是可以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他的意見,不是自己的需要,同時也讓孩子能夠更加了解對方的感受,不要過于在乎外在的評判,也不要總是糾結于他現在做的事情會是不是真的是真的好。
所以這件事情本身并不是要和孩子計較,而是讓孩子自己去想,如果他確實不愿意,那么我們做家長的不要去勉強,而是要理解孩子。
如果你覺得孩子的表達能力還可以,那么不妨可以和孩子來一次說再見,如果實在不知道怎么開口,那么我們就聊聊天的方式。
舉個例子,我家寶寶雖然現在才2歲,但是他是非常愿意和我們一起出門的,如果他害怕和我們一起出門,那么我們可以詢問下孩子想要我們一起去哪一個地方,然后再確定孩子出門后,我們回來了,那我們可以和孩子說下面的對話。
媽媽:你是想去動物園呢還是想要媽媽帶你去公園?
孩子:我想去公園。
媽媽:去公園?你還想去哪個幼兒園呀?
孩子:我想去樓下幼兒園。
媽媽:那我們去公園,還是逛逛商店,想去看看我們喜歡的恐龍?
孩子:我想去公園玩蕩秋千,還是去姥姥家,還是去奶奶家?
媽媽:寶貝,我們去姥姥家玩,還是去公園?
孩子:嗯,想去公園玩。
媽媽:………………
因為被孩子拒絕,而引發的傷心,是很多家庭的真實的生活寫照。
想讓孩子獲得尊重、愿意接受、配合,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先要改變自己的情緒,盡量控制自己的語調,再去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
當然,這一步很關鍵,并不是所有的溝通都是一次兩次溝通,也并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做到。
而是需要我們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和接納,去建立規則,并且去改正,從而引導孩子去改變。
所以,請把“第二個層次”的理解"
換成"第三個層次"第三個層次"
而要想讓孩子走出這個情緒漩渦,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真正地愿意向我們發出去的信號。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做出改變,讓他愿意向我們發出去,那么就必須讓他感受到他在我們這里是被接納的,他才會向我們敞開心扉。
如何讓孩子愿意向我們敞開心扉,讓他愿意向我們吐露心聲,就顯得尤為重要。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