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一個小視頻,就是爸爸抱孩子,為了逗孩子玩,不斷的將孩子拋起來,結果不慎導致寶寶摔到地上,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真是讓人心痛。
中國兒童意外傷害預防控制中心調查顯示:0~4歲嬰幼兒是意外傷害集中爆發期,5~9歲兒童中,保守估計,每100個孩子,也會有三個發生意外事故。在所有兒童的意外傷害中,墜落所占比例最高。
作為家長,孩子高處墜落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立即趕過去一把將孩子抱起來,連詢問再查看情況。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過,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甚至可能會直接傷害孩子。
有些孩子的跌落是頭向下的,這將大大提高孩子腦震蕩的發生。如果家長此刻急于將孩子抱起來,可能會增加孩子大腦的損傷。
即便不是孩子頭部著地,而是其他部位,一旦形成骨折脫臼,家長的迅速抱起,也會給孩子受傷的部位造成二次傷害。有些家長這會兒會不舍地說:孩子都摔了不第一時間抱起,難道還看到他在地下躺著?
對,這時候的家長,不能意氣用事,而是沉著冷靜面對問題。當然,為了防止這類情況的發生,我們還是要有一定的意外防護知識,防患于未然。對于已經摔傷的孩子,下面做法是臨床醫生總結出的看,察,逗,送四字處理法。希望所有寶媽都要第一時間掌握:
一、看
首先家長要看一看,孩子是從什么地方摔下來?判斷高低程度,推斷速度。這些因素和孩子受傷的嚴重程度有些密切的關系。其次,看一看孩子被摔的部位。不同的部位受傷,緊急的程度不同,處理的方式也不同。
二、察
除了看,家長還要學會觀察。觀察孩子是否存在明顯外傷?沒有晚上是孩子的情緒狀態表現情況等等。
三、逗
孩子摔傷后,就算不哭了,家長也要通過逗孩子玩來判斷孩子的四肢是否存在問題,意識是否清醒。
四、送
一般情況下,有外傷出血,只要處理好不會有太大的危險;如果是硬傷,需要送醫處理,家長要做好骨頭固定等;最怕的是內傷,比如孩子精神萎靡,嘔吐,眼神渙散等趕緊去正規醫院,不能停留。
見到醫生,為了爭取一切治療的機會,家長應當將孩子從多高的地方掉下來,掉下來的時候哪個地方先著地,孩子摔下來了之后有沒有哭?大約哭了多久,媽媽觀察到有種種情況明確講出,這能大大地提高醫生對孩子病情的初步判斷。
這里要提醒家長的是,有些孩子摔傷后可能當時并沒有不適的反應,但只要孩子摔傷后的三天內,出現了3種情況,家長真心不能等,立即送孩子就醫:
第1種情況:精神狀態差
第2種情況:孩子頭疼嘔吐
第3種情況:孩子日常行為異常
這一點要重點說明一下,怪異行為是指,孩子突然一反常態的表現。本來孩子會說話,可突然不會說了。明明孩子視力沒問題,可突然找不到眼前自己喜歡的玩具了;明明孩子走路走得已經很好了,可突然就踉踉蹌蹌總是摔跟頭。無論孩子摔后處于哪個階段,出現哪種狀態,家長都要心里有數。
最后:提醒父母們,育兒過程需要格外心細,需要大量的精力。如果你自覺自己能力不行,建議尋找得力的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