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一再孩子就不聽話,不按照她們安排,告訴她們如果她們現在不聽老人的安排,她們會后悔,所以就這樣他們每天都在“折騰”孩子。
讓我震驚的是,這位老人跟我說:“今天的孩子就是不能和我說大人的話,我的道理都不管用,他們就喜歡用命令的口氣跟我說話?!?/p>
孩子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曾經都說過這樣的話,但是對于孩子來講,“我不聽大人的話”是他們長大的標志。他們“死不悔改”的決心,是因為他們總是“自作主張”,總覺得自己的意見是對的,父母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自己的生活是父母的主意。這也讓孩子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我說的算我說的算的算的算的不對的認知”。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種思想,讓孩子們認為自己是成熟的人,可是因為不了解自己,沒有辦法去更好的了解他人,所以也就會導致孩子的表現有些許不同。
父母的“炫耀”,“賄賂”孩子,
真的能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嗎?
有位母親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家住在一個挺大的小區,經常會看到很多的孩子在一起玩,大概都是上小學的年紀,但是孩子卻不愛去上學。孩子學習成績也不好,做事也沒有耐心。
有一天母親生氣,把孩子帶到街上,用蒼蠅拍問孩子為什么不上學。孩子也不說話,只是哭,但是母親無奈的將他帶到隔壁村的一個男孩家,讓他去玩,于是孩子就很好奇,竟然也想看看是什么東西,她給了對方孩子一巴掌,而對方的母親對她冷漠不關,也不回應孩子。
之后孩子慢慢的就和社會上的人們漸漸締結,性格也開始孤僻起來,有時候孩子和父母玩的時候,也是同一種交流,總之就是不想和父母交流,父母要反思,孩子是不是出現了什么問題。
第二、父母不和孩子溝通,這也是抑郁癥的一大特征。
孩子在青春期也會有抑郁癥的情況,和孩子經常交流的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說是把孩子當成朋友,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一方面家長要有耐心,去了解孩子的抑郁癥的癥狀,不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個很差的人,或者是個壞孩子。
而且和孩子溝通之前,父母要盡量多了解抑郁癥患者的想法,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可以信賴的人。
另一方面,家長也要避免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差勁。如果家長在聽到孩子說自己很差的時候,就對孩子進行懲罰,或者是打罵孩子,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的內心變得越來越自卑,更加的自我懷疑,失去了與父母交流的欲望,也就失去了傾訴的欲望。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抑郁癥的傾向,家長一定要及時地進行溝通,告訴孩子抑郁癥的原因,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好的人,要讓孩子知道抑郁癥的危害。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有抑郁癥傾向的時候,都會告訴孩子,自己的孩子得了抑郁癥,讓孩子不要擔心,會越來越不相信。其實這樣的想法并沒有什么錯,只不過是孩子不愿意傾訴罷了。
孩子的表達能力會逐漸的喪失,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無法承受壓力的狀況,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都會有難以承受的精神疾病,更何況是孩子。
孩子出現抑郁癥之后,通常是最明顯的情緒低落的時候,父母要注意觀察一下,看孩子出現什么情緒低落的時候,是不是跟以前不一樣。如果是輕度的情緒低落,父母就要注意觀察一下,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如果是嚴重的抑郁癥,需要藥物治療,就要看心理醫生了,吃藥的時候也需要按照醫生的方法。
因為在心理學上有一句話叫做心病還沒治先知恩,所以當孩子有情緒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發現,并且到專業的心理機構治療,
這樣才能緩解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盡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