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有幾個階段,前一個階段孩子很乖,很聽話,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到了第二個階段,孩子好像變了一個人,不聽話、喜歡和大人對著干,很多事情喜歡自己做主,不喜歡家長、老師和身邊的大人和他對著干,都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第二個階段:7-9歲的孩子,則進入第二個階段,為了進一步認識自己,進行人格上的獨立。
第三個階段:12-15歲的青春期,是孩子的青春期,是孩子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青春期。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中,最讓父母頭疼的是:孩子喜歡和父母對著干,父母讓他向東,他偏要向西。他們喜歡跟父母唱反調,不喜歡父母過多的干涉自己的事。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第四個階段:15-16歲的青春期,則是大家公認的青春期。
處于這個時期的孩子,身體與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吻合,讓人感到意外和驚喜的是,孩子開始對自我意識覺醒了,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了。他渴望獨立,想要自己做決定,不愿意與父母過多的干預。
于是乎,家長在這個時期,與孩子之間發生沖突,就是兩代人,一方唱反調,一方只能聽你的。
其實,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用一種新的方式與他們相處。不要以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實他們什么都懂。
3、
在青春期(12-18歲),孩子的身體發育會開始向成熟化,進而出現第二性征,生理上的發育成熟,對異性產生興趣和好奇心,想要嘗試與異性接觸,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性別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增強,情緒波動大,心理沖突較大。他們開始變得敏感,叛逆,對家長的管束行為變得非常抵觸,容易出現一些過激行為。
然而,由于他們的生理與心理發展水平、認知水平有限,對于父母的管束行為、禁止令服從、反感和抵觸的態度,會產生兩個極端。
如果家長不理解他們,是非常容易形成對立的關系的。父母越是對他們的行為不滿意,越是想要對他們予以管教。
而在進入青春期之后,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同時,他們的知識、經驗以及生活經驗也不斷地豐富多彩,他們開始強烈地意識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所在,對自己的行為更加注重,對父母表現出來的態度就是“不服管”。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不再是兒童,所以可以對父母進行權力之爭了。
這時候,父母需要進一步詢問,是什么讓孩子有了自己的思考的空間,不僅僅是一個命令而已。
第二個,和孩子之間存在的權力之爭
在爭吵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權力之爭,在父母看來是對孩子的一種挑戰,所以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會覺得他們不聽話,難以溝通,不聽父母的話。
父母想要和孩子溝通,孩子自然會和父母對著干,這是很多父母沒有想過的。
我先說父母怎么才能和孩子有效溝通,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第一,父母可以用對話溝通交流的方式,減少孩子和父母的對峙,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尊重。
溝通交流,首先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解決問題。
其次,當孩子做錯事或者是受到挫折時,父母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而是要先了解清楚孩子為什么會犯同樣的錯誤。
比如當孩子因為沒做好而挨罵,父母可以先安慰孩子,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然后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就會聽得進去。
父母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可以反思自己的錯誤,并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
最后,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前提,還是尊重孩子。
很多父母總是自以為是,打著“一切都是為你好”的幌子,對孩子進行各種打壓。
其實,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他的求救信號也在提醒父母,
希望父母能夠看見、理解自己的痛苦,也愿意傾聽和接納自己的痛苦。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能夠聽見并且回應自己。
所以,對待孩子,要給予他們充分的理解、接納和包容,
不要一味地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
他們渴望得到你們的理解和接納,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我們要給予足夠的包容和愛,孩子需要,就讓他們在那里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