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晨不聽話,家長們也是操碎了心,怎么說還是改不了。孩子整天的不聽話,并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鄰居家的孩子現在在上初中,他們家的孩子屬于特別聽話的那種,所以每次當家里來客人,總是有客人來家里的時候,孩子就非常自覺的坐在椅子上認真聽客人的談話,就連媽媽給孩子送東西的時候,也從來不會去打擾。
這樣一個懂事乖巧的孩子,最后竟然慢慢變得這么任性,甚至學會了對媽媽拳打腳踢。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鄰居的孩子之所以變得這么任性,是因為他的媽媽總是喜歡用這樣嚇唬他:
“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來抓你了!”
“你再哭,媽媽就把你扔出去”
“不聽話,警察叔叔就來抓你了!”
…………
很多類似的話,這些話也許在每個父母自己身上都說過,但是效果并不明顯。
那么,為什么孩子的“不聽話”會越來越任性呢?
其實是家長們沒有用正確的方式跟孩子“講道理”,甚至用錯誤的方式跟孩子“講道理”,導致孩子越來越任性。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說:
“孩子任性起來,大人要么一巴掌,要么就一腳。
”
說得太多,我也看了下記錄了那么多。
但其實,孩子的任性就是因為“道理”沒有被滿足,孩子不懂“規矩”。
如果我們有時間的話,可以帶孩子出門走走,讓孩子更快感受到身體的變化。
孩子在成長中,除了需要滿足生理需求的時候,還要滿足心理需求,滿足心理上的孤獨。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依賴父母,往往是因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導致他們缺乏安全感。
比如,對于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來說,媽媽離開會讓他感覺到“不安”,感到恐懼怕和恐懼,當媽媽一走,他就會把內心的“空虛”寄托在“手機”上。
所以當孩子提出要玩手機時,我們要懂得給孩子肯定的回答,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
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媽媽真的因為擔心你的學習成績下滑,擔心你以后的生活因此而無法安心,并且媽媽現在還有一個心理準備,一定會非常非常理解你!
因為不管是你的作業還是手機,我還是會按照你的建議去做,我只希望你能一直堅持下去,也許下一個學期的你,會感謝現在這個真實的生活。
所以,現在你還是要認真地想一下你的學習成績是否會有所提高,這才是能保證你以后不被手機游戲所吸引。”
并且提出玩手機的時間要控制好,不能超時,因為超時會有很大的隱患,家長就要想辦法控制住了。
對于剛上初中的孩子來說,對很多孩子來說,玩手機還是個很有誘惑力的事情,如果你能控制好自己,你就不會沉迷手機了。
如果你沉迷手機,你會錯過很多重要的東西,比如比沉迷更可怕的事情,比如逃避學習、發脾氣、跟父母吵架、跳樓自殺等。
一開始就應該接受孩子玩手機的現狀,手機的出現,是為了幫助孩子學習,所以,如果孩子一拿起手機,就開始玩,說明孩子對手機的依賴性已經超過了家長的想象,如果你不想孩子一下子就變成一個沉迷于手機的狀態,那么你就必須要給孩子樹立一個界限,讓孩子合理的使用手機,正確的去使用手機。
手機的功能是什么?
手機的功能主要包括了解孩子,學習,娛樂,查資料,導航,聯系人,購物,查詢資料等,而且是手機是一種通訊工具,不能隨便讓孩子玩手機,而且是一種學習工具,手機對孩子有好處,而且孩子也能學到知識,學習是一個積累知識的過程,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能了解孩子對手機的興趣,知道孩子可以用手機查找資料,和孩子聊天,讓孩子明白手機可以玩游戲,但是要在學習中掌握知識,不能沉迷于手機游戲。
那么手機有哪些功能呢?手機學習可以幫助你學習,娛樂有它的優點,比如說它可以娛樂英語,還可以開發智力,能夠豐富孩子的生活,還可以讓孩子得到放松,放松,勞逸結合,是可以的,但是家長需要知道的是,如果孩子經常玩手機,那么就會讓孩子變成一個宅男宅女,會讓孩子變成一個不利于自身發展的人,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一、現在孩子的生活離不開手機,離不開手機,那么我們在孩子面前應該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合理的利用手機呢?
1、家長以身作則,少玩手機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所以作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少玩手機,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自己回到家之后,也不要總是拿著手機,在孩子面前,尤其是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盡量不要玩手機,和孩子多聊聊天,了解孩子的思想動因,及時的給予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