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調皮不聽話怎么辦?是每個家長的痛點,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位家長的煩惱,咱們一起來看看:
揚州有一位寶媽,跟我分享了她家小孩每天晚上放學后到睡覺的時候都要跟自己家的孩子爭吵。
原來在前一天晚上孩子因為作業做得很晚了,臨睡前他又在外面跟朋友打牌,回到家又跟媽媽說不想讀書,還說自己要去學校,媽媽說不想讀書就早點離開這個家。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很氣憤,說媽媽你就這樣給我講,每天因為作業和學習,都跟你吵架。
媽媽就對孩子說:“媽媽也是這樣的,我們兩個人又吵架,你想氣死我嗎?”
孩子委屈地說“你不會,你就不理解我,你總是這樣不理解我的!”
媽媽聽了,就把孩子吼一頓,還說:“那我就不要你了!”
結果孩子并沒有收斂,也沒說什么,自己走出了房間。
孩子在房門一摔,就開始通宵打游戲了,媽媽也沒有控制住脾氣,在他們醒了之后,就對孩子破口大罵,結果呢,孩子還是一如既往地和媽媽冷戰。
其實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很多家庭中都有發生,為什么孩子會這樣呢?
1、過度的溺愛
孩子小時候,經常是父母的寵溺,才導致他們一直“聽話”,沒有一點反抗能力,很容易變得唯唯諾諾諾。
如果父母不允許他們做“不聽話”的事情,那么孩子就會變得沒有主見,變得無法無主張,人云亦云。
2、父母的強勢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父母的強勢,只會讓孩子有一種依賴感,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當父母有斥責式的口吻時,孩子也會對父母的這種行為產生反感,不敢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意愿告知父母。
一旦“反抗”在孩子身上形成,便成了孩子一生的習慣。
孩子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久而久之,性格就會變得越來越暴躁,不懂得拒絕。
3、家長的強勢
強勢教育,會讓孩子失去自己的判斷能力
,這也是很多父母怕孩子犯錯誤,怕孩子犯錯誤。
當孩子沒有按照父母的規劃做事時,父母就會焦慮,不知道孩子到底應該怎么做。
就比如,孩子的零花錢夠不夠,孩子應該怎么分配,孩子應該怎么管,孩子應該怎么規劃,等到了孩子成年之后,孩子才會有自己的想法,可父母卻控制不了孩子的想法。
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還是先從自身做起,在孩子不想接受教育的時候,想辦法改善。
教育孩子,從來都是父母的事情
,但父母的教育,卻是孩子永遠都不會接受教育的根源,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教他誠實守信。
首先,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對他人的不尊重,并不意味著什么。
第二,父母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
教育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而是全家人共同的事,也是需要共同努力的。
父母要跟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有沒有做錯事,遇到什么困難。
要知道,父母的言行舉止時刻影響著孩子,要想讓孩子變得優秀,父母就要努力去做,別讓孩子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做“懂事”的父母,才是讓孩子最大的財富
《親子關系的重建》中說到,父母的態度對孩子的未來影響重大,我們如何塑造孩子的“懂事”?
1、父母對待孩子要多理解,少評判
孩子是需要被理解的,尤其是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越是說他不可以做什么,他就越是喜歡做什么,你要明白孩子需要的不是標準答案,他只是在尋求被理解,被看見。
我家樓下有一對母子,兒子非常的任性,甚至開始仇恨媽媽,總是在家里面打架、罵人。有一次,媽媽實在是忍無可忍,把孩子往地下摔了一頓,孩子哭著說再也不想活了,”就想著不上學了,不上學了,就想著出去打工。”媽媽聽了兒子的話以后,不打不罵,不大吼大叫,而是慢慢地讓兒子自己走路回家。孩子雖然不大,可是在經過風雨的洗禮以后,他卻對這個世界重新打開了一層窗戶,去看更廣闊的世界。
人一生都會遇到很多事情,遇到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很多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就會選擇了命運這個最重要的那個人。”對于孩子來說,如果沒有一顆勇敢無畏的心,沒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那么孩子即便是在成年以后,他也很難變得優秀,因為我們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了孩子,所以才會有孩子的叛逆。
3.別對孩子說”不”
想讓孩子擁有獨立勇敢無畏的心,父母要做的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期待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在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給孩子適當的自由,不干涉孩子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