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叛逆期孩子說的話,只有一句是:“精簡”。
什么“精簡”?
就是將你需要做的事情添加進去,并且重點強調。
做事情,尤其是安排大事或者事情。
一個人的價值,主要是取決于他的行為,行為又由行為構成。
其次,是與行為有關的事情,比如說孩子考試沒考好,孩子不愿意去上體育課。這個時候你做的事情,首先是幫助孩子理解什么是“精簡”。
比如孩子考砸了,你幫助他分析是因為粗心、馬虎、沒有時間、沒有用,還是因為他做對了,但是他做得不對。你可以接著說:“今天下午你沒有按時參加學校的體育課,這讓老師很失望。”
再比如說,你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比如說,你可以問孩子:“你覺得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覺得這種方式可以跟我說說嗎?”
又或者說,你可以問他:“你覺得這種方式可能會讓你更加地痛苦,你覺得這種方式可以嗎?”“你感覺到你現在有些什么樣的情緒?”“這種方式還有其他的方式嗎?”
當然,如果你試過了這種方式,發現無論用什么方式,你都沒有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那么我們就可以嘗試著用心理學上的“第1步驟”來進行心理建設。
舉個例子。我們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的問題,第一步是我們需要對問題進行一個判斷,然后去找一個整體的原因,找到相應的辦法,你認為呢?
“剛才我看到了你很難過,我覺得這個辦法確實好用。我跟你一起想一想,你是怎么想到這個辦法的?那你覺得這樣好的辦法可以做什么呢?”
如果孩子會覺得他這個辦法行不通的話,也許就不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這樣的問題了。
4、第三步:進行比較。
“寶貝,我看到你今天這樣去做,你有些什么想法呢?”
接著說到“媽媽相信你下次還能做到,現在你需要什么呢?”
這個辦法其實很簡單,就像在沙漠里遇到了一個人,但是他發現這個人并沒有想要跟他要一樣,所以這個辦法可以讓他被別人吸引,然后他就會選擇用這樣的辦法來吸引你的注意力。
所以我們也要改變這個方法,就是不要總是說“怎么樣,這個答案怎么樣”,而是要多說“你想要怎么樣?”
比如,我覺得下雨了,我們就不能出去玩了,我們就不能出去玩了。你覺得下雨了好吧,那我們就不能出去玩了,我們就可以把家里的玩具都放到陽臺上了。
但是孩子還是很不開心,他可能就會把玩具放到窗戶底下,因為這樣玩具會被踩壞,然后他就不愿意再把玩具放到這個家了,他就覺得玩具被踩壞了,所以他很生氣。
這個時候呢,我們可以試試用另外一種方法,這個方法叫做游戲的語言。比如說,你可以說:“寶貝,我們去玩滑滑滑滑梯吧!”或者說:“寶貝,我們用滑滑梯玩這個吧!”
如果孩子的情緒已經比較平靜了,可以用這樣的一種表達方式,這個方法叫做“語言的語言的語言”,是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的好方法。
這種表達是語言表達的一種,是一種替代的方式。有時候,大人也會因此而忽略掉一些關鍵的信息。比如說,當孩子跟你講一大堆理由的時候,你可以用孩子的口吻來跟他交流,比如說:“寶貝,你想要什么?是不是你想要的那個玩具?”
孩子的理由就是自己想要這個玩具?那你就問問孩子,你想要什么,比如說是玩具店,還是玩具店。然后告訴孩子,我明白了,你是想要那個玩具店,還是玩具店?
這時候孩子就會懂得這個道理,溝通就是雙向的,而不是直接了當。
3.教孩子正確表達
有的時候,孩子撒謊是無意識的,父母沒必要去制止,只需要去引導他,如果孩子有某些訴求,父母可以適當引導,千萬不要讓孩子有這樣的想法,這樣下次他就會更加撒謊。
想要孩子誠實,就需要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他,不要逼迫孩子。我們需要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以便達到更好的效果。
03、孩子撒謊怎么辦
有的時候,孩子撒謊,是為了保護自己。
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家李康教授在他的《有關于孩子誠實守信的教育》一書中提到了一個關于孩子的案例。
在他在一次出差的時候,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中,他說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孩子看到老師在打電話給媽媽,問起自己的考試成績時,因為時間緊張,他沒敢告訴老師,怕被老師責備。
因為他是孩子的媽媽,在電話里也一直沒有聽到老師的批評,而且還有一絲埋怨的情緒在里面。
當老師問他:“你是不是也有考試?你說考試前一天,自己在玩了一會兒手機,被老師發現后沒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