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叛逆期的孩子
專家分析
喻豐
北京市政協副主任
北京市政協副主席
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周煒珍
現就職于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主任
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研究員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
北京師范大學 邊玉芳
其實父母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如果父母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給孩子施壓,一方面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同時也會激發孩子叛逆的心理。而如果父母在青春期的時候,給予孩子一定的引導和一些建議,孩子往往會順利度過青春期。
喻豐
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
哈佛大學
美國心理學碩士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應用心理學碩士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應用積極心理學碩士
美國賓夕法尼亞行為分析協會理事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應用積極心理學碩士
美國賓夕法尼亞行為分析協會理事長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應用積極心理學碩士生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應用積極心理學碩士
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應用積極心理學碩士生
哈佛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應用積極心理學碩士
美國行為分析協會創始人
蓋利蘭
哈佛大學應用積極心理學碩士
…………………
發表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應用積極心理學博士
最近一個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應用積極心理學碩士
著稱的專欄作家馬克·杜克堡大學通過系統的研究,把孩子的成長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10~12歲、12~15歲、18歲,18歲后才是成年。
根據研究發現,平均每個孩子在1歲時會出現3次自我意識的飛躍,1歲到6歲時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
主要任務,就是獲取自我認同感、安全感和自我認同感。
一旦孩子在2歲后,獲得了自由,他們就會嘗試著和自己和解,重新建構自我,重新建構自我認知。
3歲之前,孩子自我意識很強烈,他們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渴望得到成人的認可。
這種需求和能力,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出來,通常也是一個需要成長的階段,所以如果父母這個階段能夠做到尊重孩子,孩子會盡最大努力做到。
家長要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時光,與孩子多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給予孩子足夠的心理支持,信任孩子,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在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走出陰霾,突破自我。
3歲之前,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當孩子在外遇到困難或者遭遇欺凌的時候,告訴孩子:“我永遠愛你,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媽媽都會站在你這邊,我們會一直陪伴你!”
在她困境中,給孩子支持和力量,給足夠的支持和信心,讓孩子感覺自己被支持、被保護。
“安全感”是一個人獲得成長所需要的心理營養,而安全感是人生的基石,是通往成功的勇氣和力量。
孩子在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勢必會缺乏安全感,孩子性格上會變得敏感、自卑,甚至自卑,長大后會缺乏勇氣和自信。
2、獨立的能力
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就要讓孩子具有一定的獨立能力。
孩子有了獨立能力,就能夠應付生活中的很多困難,也能夠克服很多煩惱,在今后的生活中,會更加自信、自信。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舍得放手,讓孩子有自己的生活,也要讓孩子有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平等對待的,這樣孩子才能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獨立能力。
3、給孩子自己做好選擇的機會
雖然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但是,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附屬品。
當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以后,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像大人對待幼兒時一樣,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妨嘗試給孩子獨立的空間,讓他們去做自己的選擇,讓他們體驗一下自己選擇帶來的后果,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后果,并且主動承擔后果。
如果家長總是為孩子的不良行為而懊惱,事后會失去對孩子的引導,變得更加寵溺,這樣也會讓孩子缺乏自主性,脾氣暴躁,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 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當孩子長大以后,家長應該將規則意識慢慢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后果,事情發生后,就要及時道歉。
比如孩子的玩具被搶了,孩子卻哭鬧著要買玩具,家長這時候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非常喜歡這個玩具,但是我們約定過每天只能玩一個玩具,如果你今天表現好,我給你買一個更好的玩具。如果你表現不好,我也會毫不留情的批評你的。
當然,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孩子比較熟悉的故事書,讓孩子明白,我們要尊重孩子,并且不因為孩子的年齡小而將這些故事書一概而論。
《當我們談朋友時》這本書中提到的那些話術,都是經過實踐后總結出來的,有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故事中的一些小事,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而不是父母說了什么,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