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出現問題,怎么辦呢(親子溝通出現問題,怎么辦解決)
總是有家長找到我們,問我:“老師,我們家孩子總愛玩手機,不讓他玩,他就生氣摔門。”“老師,我們家孩子總愛花錢買東西,看見人家有什么,她就想買,上次跟我說要買“棉花娃娃”3000多塊錢!”“老師,我們家孩子暑假不愿意去補習班了,以前還不排斥的。”“老師,我們家孩子跟父母頂嘴,說讓媽媽去死!”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雖然問題種類五花八門,有一個原因很重要:你和孩子之間的依戀關系沒有建立好。試問,你走在街上,你讓一個喜歡玩手機的陌生人,讓他放下手機去學習,你覺得他會聽你的嗎?
那你會說這是我的孩子,我生他養他十多年,依戀關系還沒建立好嗎?老師你在開玩笑吧!
之前有幸做一次采訪,采訪大學生:“你覺得你的父母愛你嗎?”大部分孩子都說——愛,物質上愛。在那一次采訪當中,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最高。
父母給孩子物質上極盡滿足,但是有多少會去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呢?我一直在想,孩子三歲以前和父母之間的依戀關系肯定是有的,那么這個依戀關系是在哪個年齡階段被破壞掉了呢?
前兩天我坐在沙發上,兒子在客廳里安靜自在的玩他的玩具。他要是忽然跟我說:“媽媽,你幫幫我吧。”我覺得好突然,他要麻煩我,我覺得有點討厭,我有點害怕他來打擾我,而我又不得不去幫他。那種感覺,就好像沒復習好,但是卻馬上要考試了。我當下會想:“你就好好的玩游戲,不好嗎?像剛才一樣,像你沒開口說話的時候一樣,不好嗎?為什么忽然來打擾我?”如果兒子忽然去奶奶的房間去找奶奶玩,我會心安理得的,從客廳轉到臥室,不再去關注他,而且還會大松一口氣。
以前我會趴在地上和兒子一起扮演小狗鉆狗洞,和他同一個高度陪他玩,那時候孩子才三歲多左右。現在他上中班了,也越來越能適應集體生活了,我覺得要對他放手一些。“放手”是對的,但是我卻產生了“害怕被孩子打擾”的這個情緒,這個狀態是不對的。孩子是敏感的,他能體會到大人的這種情緒,他會受傷。你問孩子為什么越來越不愿意和你好好溝通,答案就藏在這些細節里面吧。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這個孩子,忽然遇到一個難題,想讓媽媽幫一下自己,就叫了她一聲,結果媽媽剛抬起頭你就覺察到不太對,感覺自己不該開口。如果類似的事情充斥在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持續好幾年,你覺得孩子會作何選擇呢?
如果是陌生人,這樣對你,給你臉色,你能堅持幾次熱臉貼冷屁股呢?我們不能因為ta是我們的孩子,就這么肆無忌憚的消磨對方對父母的愛。
自從我發現我有這個狀態之后,我就在慢慢的調整自己,爭取做到,無論他什么時間叫我,我都精神飽滿的能放下手里的事情去回應他。如果當下我做不到,我會心平氣和的告訴他,我正在忙手里的工作,這會兒顧不上你,抱歉,你可以去找爸爸,讓他幫你。
那么我們的親子關系已經出了問題,應該怎么做呢?其實我們自己也知道很多方法,網絡上有很多熱心的專業人士都交給我們方法了,只不過家長朋友們不一定能做得到。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這些方法需要家長拿出非比尋常的耐心,和強大的包容力去執行,但是往往我們家長卻缺乏這些,請理解,不是不愿意做,是不會做,是做不到。
所以說,如果我把我的方法說出來的話,就一句話——如果你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請家長自己去學習,你去學你就知道問題出在哪了,別人告訴你的都只是“皮毛”。不過我今天還是要講一講“皮毛”。
肯定自己,尊重孩子
大多數家長連自己都不愛,他怎么還能去尊重孩子呢?
怎么叫“尊重”呢?尊重ta的想法,尊重ta的情緒,尊重ta的存在,理解ta的處境,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我之前寫了一篇文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關于如何尊重自己,我后面有時間再開一篇文章。如果你的孩子忽然說了一個“狗屁不通”的道理,你不要急著去指正。你可以理解一下他為什么會這么想,他這么想的邏輯關系是怎么來的?他的哪一塊認知出了問題?如果你實在想生氣,你可以做深呼吸——腹式呼吸法,情緒平靜下來之后再和ta溝通。想不出來,或者沒有結論,那就繼續觀察,先把這事記在小本本上。
還要多觀察孩子這個想法是一時興起說著玩的,還是真這么想的?有時候也不必著急下結論,且觀察著,看類似的事情ta是怎么選擇的。一時半會的,也出不了什么事。
其實很多事情,家長的情緒“穩住了”,你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就會靈活多變。而不是思維僵化,被情緒帶著走,放任自己妖魔化ta的所有表現,任意宣泄厭惡、憤怒、失望等情緒。父母要能“接得住”孩子的情緒,給ta釋放的空間和時間,但是自己不要被帶入進去和孩子一起焦慮,要有“反彈”功能,像一面弧形盾牌,把負面情緒發射出去。然后等風雨暫歇,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辦法。
尋找解決辦法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很多家長只能發現問題,卻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家長擅長販賣焦慮,孩子壓力越來越大,家長卻覺得孩子越來越不懂事。
所以如果親子溝通之間出現了問題,一般家長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是最快,最方便的方法。
今天先說到這里,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