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幼年喪父。
以……為:把……當作
謫:貶。
讒:說別人壞話。
沃:澆。
適:舊指女子出嫁。
世家:家世。
去:離開,離去。
寢:睡覺。
或:有時。
輒(zhé):總是。
啖(dàn):吃,喝。
食不重肉:吃飯不用兩道肉食。指飲食節儉。
之:到….去
譯文: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沒有依靠。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國家作為自己的責任,發奮苦讀,有時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臉;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后,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于有人說他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做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讀書、勉勵自己,每餐不吃兩種以上的葷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剛夠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
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釋義。
①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 孤:(幼年喪父)
②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或:(有時) 沃:(洗)
③食不給 給:(供給)
④乃至被讒受貶 讒:(在背后說壞話)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B)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 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有時候,在夜晚(讀書讀得)眼睛昏花,疲憊困倦,(他)就用冷水沖頭洗臉。
(2)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讒降職。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說說你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的理解。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意思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出作者的遠大政治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