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學生與家長的親子關系(家長如何和初中生叛逆的孩子相處)
有人說,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是家里的陰晴表。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這話一點也不假。
回想起來,我小時候就有過“被成績支配”的辛酸經歷:考好了全家歡喜,好吃好喝的招待我;考差了忐忑驚慌,甚至是免不了一頓“竹筍炒肉”。
“孩子成績好時,大人和顏悅色,萬事好說;
孩子成績差時,大人心灰意冷,脾氣暴躁。”
這是多少父母的通病啊?
家長太看重學習,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如果您的孩子正處于初中,更容易受到影響。
初中,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形成,他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且固執的認為自己才是對的。
這個階段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很多孩子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甚至對父母常常說的“要好好學習”等話也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感。
為什么?
因為從小學到初中,是一個很大的跨越,不管是學習強度還是難度都大很多,很多孩子都會漸漸的對學習力不從心。
如果父母還總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責、打罵孩子,那孩子只會厭惡學習,從而產生很強烈的厭學情緒。
所以說,這階段的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學業尤其的關鍵。
那么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諧親子關系就是首要的。
好的親子關系是孩子學習的最大動力和保障。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與父母關系不好的孩子,他每天腦子里想的都說爸爸媽媽到底愛不愛我,爸爸媽媽會不會拋棄我之類的,孩子還能100%的投入學習嗎?
不要讓孩子覺得成績比他重要
這樣的場景,家長是否覺得眼熟呢?
孩子:我穿這件夾克帥不帥?
媽媽:你作業做完了嗎?
孩子:我今天下午想去打球。
媽媽:這次期中考試退步了,我還沒說你呢。
孩子:這次學校的節目表演,我獲得了二等獎。
媽媽:你要能把這心思都用到學習上,我就阿彌陀佛了。
不管孩子說什么,與你分享喜悅也好,跟你訴說憂傷也好,你總是在跟孩子說學習。
當學習成為了父母的唯一關注點,親子之間的交流就像雞同鴨講,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之間的關愛,只是被父母的種種要求所裹挾,于是干脆向父母關上了心門,甚至反抗父母。
最終只會增加親子關系的裂痕。
不要因為學習成績隨意打罵孩子
面對成績單,家長首先要做的便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做焦慮的家長。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們偶爾打一打孩子,可能會震住孩子,起到快速教育孩子的效果。
但是當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崛起,父母再打罵孩子,孩子就要記仇了,并且還會產生逆反心理,你越讓他學他就越不愿意學。
心理學認為,進入中學孩子的一個主要人生任務是角色認同,他在定位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渴望獨立,對事物有自己的安排。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角色可以是平等交流的陪伴者、支持者和建議者,切不可成為高高在上的說教者、控制者和獨裁者。
和諧的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親子關系和諧的話,父母跟孩子的溝通也就更為有效,孩子有什么問題的話,家長也能第一時間跟孩子交流反饋,幫助孩子反思之前的學習情況,找到學習上的不足。
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學習..
孩子成績不好,也不要隨意的打罵,要鼓勵他,幫助他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幫他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并告訴他:“只要學習一直在進步,成績就是次要的。”
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教育路上,不是任由孩子自己長大,面對分數,請家長不要把全部的問題都推給孩子。
父母對孩子要多些鼓勵、少些抱怨;多些表揚,少些批評。
父母可以力爭成為孩子成長的加油站,而不要讓擰巴的親子關系成為少年的成長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