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分析(對于青少年叛逆有什么好的辦法解決)
導讀: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極易產生逆反心理,這種心理帶來很多不良影響,家長應適時引導才能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青春的叛逆時期。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青少年叛逆心理產生的原因
1、家長受傳統思想影響
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還不成熟,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 “對著干”。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傾訴對象,怕自己做錯事后,受到家長責備。許多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事后,最反感家長的指責,而對他們反感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們盛氣凌人,態度生硬。
2、父母與子女缺乏雙向交流
隨著孩子的成長,獨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于對子女的保護,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沖突、矛盾。
3、教育不當
有些父母缺乏普通的心理知識,渴望孩子的教育,方法簡單而粗糙,往往忽視孩子的自尊和心理承受能力。當孩子出現錯誤時,父母不會與孩子分析錯誤,討論補救措施,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和叛逆。
那么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呢?
1、和孩子做朋友。
叛逆期的孩子并不是只有追求個性,這個時候的孩子更需要朋友,更需要理解,而父母大多都能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叛逆期的孩子喜歡和朋友談心,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往,孩子能給父母說出心里話,有事的時候也愿意求助于父母,否則,孩子會孤立獨行,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并且會產生一交流就吵架的習慣。
2、家長要改變不科學的教育方法。
孩子如果經常挨父母的打罵和懲罰,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溫暖寬松的’學習環境。 克服厭學情緒很重要的一點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家長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并非各方面都差。
3、家長要幫助孩子對事物產生學習興趣。
可以用情感激勵法、自我發現法、討論辨析法、實踐操作法等都能使孩子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每一個正常的孩子來說,要求學習本來就是一種需要,但學習枯燥無味,必然壓抑孩子的求知欲望,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