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愿意談論父母的關系(孩子與父母的問題)
我們經常聽到孩子類似這樣的抱怨:“父母根本不理解我的需要,他們自己想說什么就說個沒完沒了,而我想說的他們卻心不在焉。”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可以說,孩子有這種抱怨是普遍性存在的,當這種抱怨越積越多的時候,帶來的后果就是孩子心里即使有想法也不愿意和父母說,情況嚴重者還會成為隔閡,這也成為不少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痛點和難點之一。
心理學家認為,很多孩子雖然有想法、需求和感受等,但在內心都有諸如懼怕和羞澀等心理障礙,故而他們一般不會主動去告訴父母,對父母來說,就會有一種孩子不愿意和自己溝通交流的無奈。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掌握主動權,主動出擊,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是因為,父母如果沒能主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有了想法沒有得到及時的溝通交流,那么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代溝就會越來越大,這也是教育心理學上所講的“代溝效應”。
我們可從以下五個角度去解決這樣的親子之間的代溝問題。
01 與孩子成為朋友,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親其師,信其道。在親子關系上也大抵如此。
我們是不是觀察到一種現象:孩子特別喜歡把自己的小心事分享給朋友,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小伙伴之間有著朋友關系的信任。
我想,占據天然血緣關系優勢的父母,更應該、也更有可能和孩子建立起這種朋友式的信任關系。
因此,在我看來,要想化解親子之間的代溝,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父母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對方。也就是說,父母要想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就要消除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感,和孩子成為朋友。
父母只有與孩子成為朋友,孩子才會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告訴父母,親子之間的溝通才會更加順暢。
02 重視孩子內心的需求和感受
和大人一樣,每個孩子都有內心的需求和感受,但從現實中來看,孩子內心的需求和感受往往很難得到父母的重視。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是非常希望父母能夠體會到自己的心聲和苦惱,能耐心聽一聽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果父母在這方面能夠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和感受,孩子就更愿意在父母面前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
03 孩子有過錯要冷靜處理
孩子出現過錯,最能考驗父母教育孩子的耐心程度。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不犯錯,在這種心理期望值的影響下,面對孩子的過錯,不少父母很難保持冷靜,而父母一旦情緒失控,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改正錯誤,還會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正常溝通起到負面的影響。
不僅如此,父母的不冷靜還存在一個潛在的風險:當孩子看到父母為自己的錯誤過分失望和著急的時候,他們就會害怕讓父母知道自己的錯誤,從此就會想盡辦法對父母隱瞞,這樣父母以后將無從知道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親子之間就不可避免地產生溝通障礙的問題。
所以,在孩子有過錯時,我們作為父母在心態上應該保持冷靜,不對孩子大發脾氣和斥責,這樣反而有利于孩子對父母說出自己的想法。
04 多認可孩子的想法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父母的認可,這是他們的一種心理需要。
但從現實中來看,孩子的這種樸素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而這恰恰是造成親子之間代溝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們在平時可從多認可孩子的想法入手,比如在和孩子探討某個話題時,不妨這樣對孩子說:“嗯,我覺得你這個想法挺有道理……”或是對孩子說“你有想法與眾不同,能夠再說具體一點嗎?”“我認為你能說出自己的想法,太棒了!”等等。這些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礎上的言語都有助于打開孩子的心扉。
如果我們發現孩子的想法確實是不靠譜,我們也不要輕易去否定他們的想法,而是要先鼓勵孩子表達想法的勇氣,再和孩子一起深入探討孩子的想法到底可行不可行,有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讓孩子親身嘗試一下,這種探究性的溝通學習方式既能讓孩子獲得自我成長的機會,又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
05 用賞識的目光看待孩子的進步
孩子的進步不一定是驚天動地的,很多進步都是細微和不起眼的,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了。父母對孩子進步的忽略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前進的動力。
但我們只要有心,都能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的進步,對于孩子任何的進步,我們都應該用賞識的目光來看待,目的是讓孩子看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重視之時,他們在內心深處就會更加親近父母。
結語
孩子和父母出現代溝,在本質上還是因為父母不了解孩子,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需要父母化被動為主動,主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正成為孩子的朋友,這樣才有可能聽到孩子真實的想法,才能真正讀懂孩子,突破親子之間代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