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孩子如何預防被騙(家長防拐防騙安全教育)
前不久,江蘇鎮江一所幼兒園舉行了一場防拐騙演習活動,結局讓人很意外:那些原本信心滿滿、覺得自己孩子絕對不會被輕易拐走的家長,卻沒想到孩子們竟然毫無戒備之心——在短短20分鐘內,“人販子”成功“騙走”了46個孩子!
孩子不上學休學輟學,相信沒有幾個父母能接納孩子不讀書,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學業有成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講解讓孩子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如何在1-3個月內引導孩子回歸學習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究竟是孩子太單純,還是騙子太狡猾?對于孩子來說,什么才是更實用、更有效的防拐方法呢?下面這三招也許可以幫到家長們。改“別理陌生人”為教孩子該相信誰
家長常常教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然而卻沒想到,這可能會導致當孩子真遇到危險時,不敢跟任何人求助!所以,與其教孩子面對陌生人時別開口,不如教會孩子在遇到危險時,應該相信誰,知道可以向誰求助。
可以給孩子設置一系列安全人員名單,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為一級安全人員,任何問題都可以和這些人說;叔伯姨嬸等遠親、保姆、老師等為二級安全人員,爸爸媽媽不在時,也可以和這些人說;經常見到的鄰居或同學家長等,為三級安全人員,緊急情況下,也可以向他們求助。
萬一這些人都找不到該怎么辦呢?可以優先向警察、保安、營業員,或穿著制服的人求助。此外,平時家長不要說諸如“再不聽話讓警察把你帶走”、“再哭就把你關派出所去”之類的話,這會混淆孩子的善惡觀念與社會認知,認為警察是壞人,不可相信。與孩子約定暗號,杜絕潛在的危險
“別收陌生人的東西”、“不要跟陌生人走”是許多家長對孩子的告誡。但是,孩子有時很難界定“哪些人”是陌生人,比如平時和父母打過招呼的人;自稱為父母朋友、同事的人;假裝服務員、警察的人等……因此,與其教孩子別跟陌生人走,不如和孩子約定一個暗號。
演員蔡少芬曾在一期綜藝節目中,跟孩子們用“約定暗號”的方法成功識別了“騙子”:當聽到敲門聲時,大女兒楚兒發現并不認識來人,無論“騙子”用糖果或玩具誘惑,她都不為所動。待媽媽回來,一首“小兔子乖乖”才讓孩子們把門打開,原來這就是母女之間的暗號,也正是這個暗號,讓“騙子”的招數在姐妹倆這完全用不上。
和孩子約定一個暗號,比籠統的告誡“別理陌生人”更要形象具體。不過要注意的是,暗號最好不要是孩子的名字和出生日期、父母的名字和手機號、孩子的學校名等一些常規信息,因為在網絡信息發達的今天,這些信息很容易被獲取、利用。善良有底線,學會拒絕“大人的求助”
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們去超市,就在孩子們在外等媽媽結賬時,有個女人對他們說:“小朋友,我男朋友在廁所里沒有紙巾了,你們能不能幫我送紙巾給他?”孩子們冷靜地答道:“對不起,不行。”女人不斷勸說:“只要你們愿意幫姐姐的忙,等下給你們買東西吃!”但孩子們依然堅定拒絕。幾分鐘后媽媽出來時,這位“姐姐”也立刻走開了,后來才知道她是專門綁架兒童的嫌疑人。沒想到在看似簡單的“幫個忙”背后卻隱藏著陰謀與危險。
孩子們之所以沒被騙走,是因為媽媽跟他們說過:“大人是不會向小孩求救的。如果遇到成年人向你求助,為了安全,一定要拒絕!”父母固然要教孩子善良,懂得幫助別人,但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善良也需要有底線,否則很可能被壞人利用而受到嚴重的傷害。在孩子無法判斷什么情況下該幫,什么情況下不能幫時,這就是一個明確的界定:當大人真的遇到困難時,是不會向一個弱小的孩子尋求幫助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孩子們就不容易被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