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詐騙盯上中小學生”上了熱搜。
其實這樣的熱搜天天都有,翻了翻歷史你會發現,原來我國的電信詐騙上個世紀90年代在臺灣出現,然后2003年在內地興起。
最早的網絡社交平臺只有簡單的在線聊天等基礎功能。
當時,電信詐騙的套路主要以冒充熟人朋友來騙錢。受騙人也就是去銀行柜臺轉賬。
后來互聯網的爆發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花在智能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長。
移動互聯網這個風口,騙子們也只需要一部手機,和搞到的個人信息。
就能夠輕松地實施騙術,提款套現。
并且騙子們還非常地求上進,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讓他們的騙術精益求精。
量身定做的能力越來越強,想演戲就能演戲。想用殺豬盤這一套,立馬就能安排演員。
還能及時地蹭到各種社會熱點,就這么說吧,只有騙子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我們國家對未成年人的詐騙宣傳很到位,但是相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就差那么一點意思。
于是騙子們將目標對準了小學生。
那些被網絡詐騙的小學生們
其實,如果你去搜索一下,你會發現網上鋪天蓋地的都是這些孩子們被騙的新聞。
央視新聞就詳細報道了兩個小學生被騙的案例。
案例一:
2022年4月3號,家在東莞的小學三年級學生小周。
上網課的間隙累了,就偷偷玩起了網絡游戲。
忽然有人私信給小周,說可以送她禮物和游戲裝備,還能帶她一起晉級。
遇到這種好事的小周很激動,添加了這個陌生的網友后。
對方就發過來一個二維碼,讓她掃碼,掃完碼就可以領取游戲道具了。
當她掃了碼后,彈出來一個彈窗,彈窗的提示內容讓小周非常的緊張。
彈窗提示稱:
然后陌生網友讓小周打開攝像頭,對準家長的手機。
為了不讓家長發現自己偷玩游戲被扣15萬。
于是小周只好跟對方視頻聊天,把鏡頭對準家長的手機。
然后按照對方的指示一步步的操作,最終下載了一款APP綁定了家長的銀行卡。
第二天家長收到短信才發現自己的卡已經被人分三次總共轉走了6000塊錢。
小周的父母一臉懵逼,連自己的銀行卡和密碼都不知道。
并且銀行卡也沒有綁定手機和微信,6000塊錢怎么就沒了。
聰明的讀者看到這里肯定猜到了是那個被孩子下載的APP。
沒錯這個APP提供了便捷的功能,可以在用戶實名認證后,不用添加銀行卡賬號,就能夠轉賬。
也就是說孩子的手機騙子知道不會綁定銀行卡,所以他們就會讓孩子拿到家長的手機。
誘騙孩子視頻通話,通過視頻看到家長手機里的驗證碼,然后盜取銀行卡里的錢。
案例二:
就在小周別騙的第二天,東莞的另一名小學生小謝。
也是在上網課間隙的時候偷偷玩游戲,被一個陌生人加為好友。
對方說他是反詐中心的許警官,他告訴小謝她的游戲賬號涉嫌違法詐騙。
要她掃一個二維碼接受調查,還出示了自己的警察證。
小謝很害怕,全都按照這個假警察的照做,結果被騙了658塊錢。
針對低齡的孩子,騙子團伙一般常見的都是采用游戲類來進行詐騙。
那么騙子的花招那么多,他們都是怎么針對不同的年齡段的人群進行網絡詐騙的呢?
免費的才是最貴的:騙子是怎樣針對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策劃騙局的
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騙子們往往會精準地進行因人施騙。
1、騙小學生
小學生沒手機、沒賬號、沒支付寶,怎么辦?家長有啊!開學季,針對小學生們可能面臨的買教材、買資料、交培訓費等繳費環節,騙子是這樣策劃的。
第一,收費詐騙。我娃小學剛開學的時候,就有一個班級的家長群里混進了一個騙子,謊稱是班主任,然后對家長進行了收費。
幸好發現得早,也就一個班級的家長被騙了。
第二,謊稱孩子住院詐騙。騙家長說自己是老師,要家長打錢給住院的學生。慌亂之下,有家長會打電話。
第三,課外興趣班詐騙。騙在群里單獨加家長,然后說要提前繳費,等到交了后就跑路,再也聯系不上。
2、騙中學生
中學生大多數都有錢,在支付寶和微信里。
有錢又天真是騙子喜歡的對象,尤其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網絡聊天和購買網游裝備興趣濃厚。
第一、買賣游戲賬號、游戲幣、游戲裝備詐騙
騙子最喜歡告訴中學生上面那些東西未成年人不能買,就這樣誘導孩子把爹媽的微信和銀行卡信息提供給騙子,然后盜刷。
第二、盜取微信號、QQ號進行詐騙。盜取這些賬號以后,冒充學生本人跟親戚朋友借錢。
第三、網絡追星詐騙。騙子偽造自己是明星本人或者后援會的方式,來對各種追星群體進行收費詐騙。
3、騙大學生
騙子最喜歡大學生這種“優質的大客戶”,畢竟大學生手機和網絡不離手。
雖然大學生心智更加成熟了,但是社會經驗的匱乏也讓他們很容易受騙。
第一、殺豬盤詐騙。
用帥哥美女引誘獲得被害人信任后,用投資的名義讓受害人出錢。
第二、刷單類詐騙。刷單兼職的廣告號稱不出門就能賺一千塊。然后誘騙人到指定平臺買刷單的東西,承諾受害者付了錢后本金和報酬一起給回。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第三、校園貸詐騙。獲得校園貸前提要學生給押金,保證金和解凍金等。
第四、對已經有網貸記錄或者網貸賬號的學生,謊稱需要給錢追銷個人賬號,否則影響個人征信。
尤其是小學生年齡小,辨識能力差,是詐騙分子容易盯上的對象。
騙子通常會以贈送游戲裝備、發福利、發紅包、搞活動等手段誘騙甚至威脅他們,讓他們進行轉賬、購買物品或者直播刷禮物等方式對進行詐騙。
很多小學生被騙后還不敢告訴父母,也說不清楚被騙的過程,導致民警想要追回損失或者抓獲騙子變得困難重重。
騙子的詐騙方式、手法非常靈活。除了上面所說的幾種詐騙方式以外,還有與時俱進的各種花樣翻新的,可謂是防不勝防。
家長如何加強孩子防詐騙的教育
對家長而言,讓孩子上網絕不意味著將手機甩給孩子。
就可以不聞不問,其實很多詐騙手法并不高明。
他利用的就是孩子,涉世未深 防騙意識不強。
那么如何給孩子灌輸關于網絡詐騙方面的知識呢?
特別是中小學生防詐騙方面的教育。
第一、在手機上不要隨意添加陌生人微信、QQ,不要與陌生人聊天。
告訴孩子,網上那些隨便主動加好友的陌生人,都要警惕。
在添加陌生人或者加入陌生群之前,一定要經過大人核實對方的身份。
一般的中小學生都喜歡參加在線調查,尤其是免費的禮品對他們來說還是很誘惑的。
告訴你家孩子,不經過你的同意,不能夠參加在線調查,網上買任何東西都要跟大人說一聲
家長要把用于網課學習的電子設備取消綁定支付功能。
第二、不給任何陌生人提供自己的密碼、照片。保護好自身安全。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手機,孩子們用手機聊天交友很正常。
做父母的要注意處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如果你為了防止孩子交到不好的朋友。
就沒收孩子的手機不讓他們接觸,那么孩子肯定是不樂意的。
正確的做法就是指導孩子用手機的時候注意規避網絡危險。
比如告訴孩子,沒有父母或者家里監護人的同意,不能向別人提供自己的照片。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對方會拿你的照片來做什么事情。
如果網上有人發出暗示、挑釁威脅的信息,告訴孩子千萬不要理睬的同時,要立馬告訴父母或者家人。
如果有人跟孩子聊天很低俗,那么高篩子不要反駁或者回答,沉默就好。然后接著刪除或者拉黑對方完事。
告訴孩子因為網絡見不到真人,所以跟你聊天的人很有可能什么信息都是假的。所以要保管好自己的密碼。
更不要隨便跟陌生的網友見面,這點也是需要父母經常跟孩子強調的。
如果在網上認識很久,又確實需要見面的,必須要家里大人同意并且一起陪同去。地點要選在公共場所。同時,要加強戒備心理。
第三、不要去掃不明的二維碼、點擊陌生的鏈接,不要在沒有大人指導的情況下操作。
家長要提高手機支付安全等級,嚴格控制微信、支付寶錢包存放金額,避免未成年人受騙,輕易將錢財轉出。
中小學生安全使用網絡,最重要的還是家長。
要給孩子灌輸天上不會掉餡餅的意識,這樣被騙的概率就會降低。
同時最重要的還是提高陪伴孩子的質量,不要讓孩子沉溺網絡。多走出家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