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直接的代溝(如何看待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代溝)
現在由于上網課,或者家長為保護孩子的安全,大多數孩子都早早的擁有自己的手機,可是在平日學習的重壓之下,在家長對自己的”嚴格防護”之下,也導致孩子沒有自己私人的空間。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騰訊有做過一個調查,子女中有超過50%的概率屏蔽了父母的朋友圈,原因主要有怕父母擔心自己、有些事情不理解自己、有些決定不被支持等等。
從什么時候,家長們成了孩子朋友圈的外人,孩子也不再是經常與家長溝通。
這難免,讓人覺得心酸。
古文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長們與孩子關系的疏遠必定也是由于長久以來的溝通方式造成,父母認為孩子年紀太小不懂事,但溝通出了問題家長們的問題主要有這3種教育黑洞:
家長無形中的控制欲
有一些家長喜歡自己替孩子安排好很多事情,不顧孩子的強烈反對與不悅。希望孩子變得優秀,于是報了很多輔導班,但是從來沒有真正關心過,孩子幼小的心靈,是否承受得住。
我認識一個客戶,由于只有一個獨生女,所以她非常重視女兒的教育。
4歲的小女孩兒,每天都要學習舞蹈基本功、跟著外教培養英語語感、晚上還要持續性學習彈鋼琴。有一次我因為公事要找這位客戶,剛好見到她女兒,非常懂事恬靜。
客戶去給女兒買吃的時,小女孩兒告訴我她非常不喜歡彈鋼琴,但也不敢反抗只能假裝自己很喜歡,就是為了讓媽媽能夠開心。
4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真的讓人心疼。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但是客戶并沒有認為女兒很累,她覺得自己為了孩子拼命工作,就是為了物質生活提升,多培養一些興趣都是為了孩子將來過的好。
其實在孩子的世界中并沒有很多的條框,他們年齡雖然還很小,但是也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都會在教育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加以控制,不留給孩子表達感受和選擇的權利。當孩子失去了這些權利,漸漸會封閉內心,拒絕將心里的感受告訴父母。
他們會認為說不說都是遭到反對,失去了傾訴的意義,不如平靜接受。
有一期《朗讀者》請的嘉賓是袁泉,她回憶道自己的演藝之路: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被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選中,因而也要遠離家鄉求學。
可能有些父母在面臨這樣的情況會堅決反對。
但在當時11歲的她告訴父母她想去的時候,父母保持尊重女兒的態度,沒有加以阻攔讓她難堪。
剛開始練習基本功肯定是非常艱苦的,小小的袁泉也有因此泄氣像爸爸媽媽抱怨、訴苦。
但是她的父母卻沒有當場諷刺女兒當時一心求學的場面,而是心平氣和道:爸爸媽媽理解你,我們也不會在你已經竭盡全力還沒達到目標時,要求你拼命。
直到后來,袁泉還是選擇堅持,從此在演藝道路上找到自己的領域,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
有些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意愿,好像自己的孩子年紀小,所以他們的想法就可以不被尊重。
但是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他們是獨立存在于自然界的個體。請給他們一些自由,讓他們自己決定一些對的事情,不要全盤否定。
家長在孩子求助時的粗暴言語
電影《誤殺》中有一個片段是主人公的女兒在一次學校活動中被一位富家公子喜歡,并且在故意灌醉之后強制與其女生發生性關系。
在女兒的一再驚恐中,將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的擁抱與痛哭安慰著女兒。
小說《房思琪的失戀樂園》中女主被老師侵犯以后,想找母親求救。思想還未完全成熟的她在飯桌上向母親講道:咱們家好像什么都有教,就是沒有性教育。
母親聽到后詫異,她沒有想到女兒會問起這樣的問題。但也沒有發現不對勁,她說性教育是給需要性的人。
母親的忽視關心,導致女兒肚子承受著超過界限的苦楚。
在成長的過程中,尤其以孩子居多常常會產生害怕的情緒。在摸索著成長,在面對精彩的世界,當遇到困難時家長就是他們最為信任的人,所以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太重要了。
如果家長們從不關注孩子有可能稍縱即逝的情緒,遇到問題只是三言兩語打發,或者認為孩子只是童年期、青春期時的正常叛逆。那么孩子對家長們的信任感、依賴感就會大大減少。
但是也有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問題求助時,會積極幫助解決,并且探究孩子心里是否有別的想法,深情的對孩子說道不論發生任何事情自己都會支持。這樣孩子才會有安全感,長久以來建立的溝通信任才會一直持續著,增進親子感情,從而健康快樂的長大。
家長在孩子失誤時只有責罵
綜藝《爸爸去哪兒》中其中以一個測試環節,將孩子分為兩組,任務是幫村長保護冰激凌,任何人都不能吃。
這時,夏天和大俊是合作者,本來計劃的保證完成任務。實際上因為敵軍的誘惑,還是偷吃了冰激凌。
但這時兩位爸爸的處理方式卻完全不一樣。
大俊的爸爸找到兒子后嚴肅斥責兒子,并且讓他站端正:村上說的很清楚要你們保護冰激凌,為什么要吃掉?
在兒子歉意的想要伸出手摸摸爸爸的臉被制止時,還補了一句:你自己考慮吧,爸爸不管你了。
本來就心里難受的大俊,一下縮著身子坐在樓梯抹眼淚。
但是夏天的父親卻選擇讓女兒邊站著反思邊跟女兒分析道,為什么罰站女兒,以及女兒錯在哪里了,再遇到這類事情應該如何去做,并且在離開時擁抱女兒。
當父親用這樣的舉動教育女兒時,夏天馬上明白了自己的錯誤,也自責,但也很快樂,因為她確定爸爸是如此愛她。
沒有任何人是完美的,一個人想要優秀必須經過大人們的正確引導,才會成為一個有原則、辯得是非、健康快樂的人。
當失去了犯錯的經歷,成長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父母應該對孩子寬容一點,用心傾聽孩子的心里話,溝通才是人們相處最好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