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愛玩游戲怎么辦?正常,但別這樣玩(青春期孩子愛玩游戲怎么辦?正常,但別這樣玩游戲)
這幾天有家長聊到,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沉迷手機,不愛學習,太愁了……媛姐犀利引導、支招,讓這位寶媽醍醐灌頂。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我首先問到的是孩子沉迷手機到什么程度,然后表明,青春期男孩玩游戲有個娛樂項目可以理解和接受,重要的是看孩子如何看待游戲,是否有節制,是否會耽誤其他正常的生活、學習。
又讓她去覺察一下,她剛才說的孩子的情況的三個詞——“叛逆,沉迷手機,不愛學習”,是不是在無形、無意之中給孩子貼上了標簽。
這位寶媽笑了笑表示,是有點,可能形容有點夸大,孩子作業能按時完成,就是上網課卡著點進,一有空就玩游戲,不太戶外活動,太愛玩游戲了。
我回了一句,“能按時完成作業已經很棒啦”。
我發現,她貌似對孩子的要求有點高。
然后她又和我分享了她現在的做法,她通過讓孩子幫忙做家務、看妹妹以減少孩子看手機玩游戲的時間,然而她還希望孩子少玩游戲,多點用心在學習上。
她的初衷是為孩子好,可我犀利“無情”地表示“方式方法是共同約定,時間是孩子自己賺到的,現在又嫌人家玩游戲,是否矛盾”……
其實,我們家長很多時候就是在一邊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一邊沒有給到足夠陪伴。
雙方面在索取,卻沒有給予。
你如何要求去讓孩子聽你的建議呢?
我給她留了一個思考題,今天她反饋說,和孩子溝通了一下,孩子說因為沒人和他玩,太無聊所以才玩手機的,然后她們一同溝通定制了讀書、游玩計劃,并向我表達了謝意。
媛姐真的特別開心能夠助力到家長們,給到這位寶媽及時地覺悟覺醒,擁有里程碑的進步、成長和收獲。
面對愛玩游戲的孩子的孩子,我主要給了這位寶媽幾點引導和建議,希望對其他有同樣困惑的家長有所幫助。
一、覺察、思考、歸納、自查
覺察一下孩子為什么喜歡玩手機、玩游戲,他能從中得到什么?
思考有了一些答案之后,我們針對可能的原因,來自查一下這些原因造成的現實因素是什么?
比如這位寶媽通過覺察發現,自己陪伴大寶的時間太少了,以為孩子大了可以自理了,打理好基本生活就可以,卻忽略了陪伴,讓孩子覺得太無聊、無人陪伴、玩耍,而把自己和時間交給了手機游戲。
所以,這一份覺察、思考、歸納、自查很重要,是改變現狀的開始。
二、從心底接納孩子、談心
孩子有時候會有些不自律、玩到停不下來很正常。
想想大人在刷短視頻、刷劇的時候是不是也一樣呢?
所以接納孩子的真實情況,而且接納孩子做得到好的地方。
比如這位小伙伴的兒子,他能在網課時準點進入、能夠按時完成作業,是不是已經很棒了呢。
在接納了孩子之后、覺察他行為背后的原因之后,真誠地、坦誠地和孩子交流想法,交流他行為背后的原因。
因為只有在你從心底接納了孩子,真誠地去交流,孩子才會感知這份重視,才愿意和你說他的想法。
這位寶媽在和孩子溝通后,了解了的原因,就是孩子太孤單了,太無聊了,沒有事情做,才去玩游戲。
收獲了之前很少的有效溝通,也為下一步改變做了良好基礎。
三、放下高要求和高期待
有時候我們對孩子有這樣那樣的要求,沒有做到就生氣、發脾氣、責備……
這是源于我們對孩子的高要求和高期待。我們希望孩子做到我們期待的樣子,學習好、各方面都更好……
可曾想過,這些像一座座大山一樣壓得孩子喘不氣來。他還只是個孩子,讓他做到大人期待的模樣,未免太嚴苛。
曾看過一個視頻,視頻中的小男孩哭訴,“你們大人都做不到的事,讓我這個孩子做?”
就像那句帶有諷刺的話,“世界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另一種是嫌累不飛的,第三種是自己飛不動就在鳥窩里下個蛋,讓下一個蛋使勁飛”。
所以,放下心中的高要求和高期待,孩子壓力小,自己焦慮也會少,心態平穩了,孩子才更容易向陽成長。
四、建立親情連接
教育孩子過程中,所有良好、有效的教育都離不開一個好的親情連接。
你想讓孩子配合、聽取建議,看一下你們的“親子賬戶”中的余額是否充足。
充足的余額會讓孩子愿意去聽你的建議,愿意去配合做事情,因為孩子信任家長,因為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滿滿的愛意。
如果之前有在挖坑,現在開始建立親情連接吧,向“親子賬戶”中存錢吧。
把責備換成肯定,把打罵換成擁抱,把看手機刷劇換成陪伴孩子,把“你真笨”換成“你很努力”,把“不想理你”換成“我愛你”……
慢慢地,你將會發現,你和孩子的關系會越來越親密,溝通會越來會順暢……
媛姐希望親愛的家長,從現在開始,去向“親子賬戶”中存錢,試試吧~
有句話說,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后都有個問題家長。
聚焦自己,找到問題源頭,通過覺察、反思、接納、建立親密關系,來改變現狀,讓生活變成家長和孩子共同期待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