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家長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比較好呢(高中階段,家長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比較好一點)
“快去給我把數(shù)學作業(yè)做了,快去給我把閱讀讀了,快去……”經(jīng)常會聽到家長這樣說。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yǎng)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diào)節(jié)的直播課里,系統(tǒng)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zhì),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我們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盡快去完成學習任務,有自主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學習。但,這樣的說法,孩子聽到了很容易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認知:完成的任務是媽媽的,我在替媽媽學習,替媽媽完成作業(yè)。
孩子自己并沒有責任意識,沒有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應該為學習負責。
高中階段的孩子,正在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期望自己能夠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事情。如果父母仍然采用以前的方式,告訴孩子,命令孩子他應該做什么?需要做什么?那么這個時候,孩子會仍然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能發(fā)揮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和獨立的思考能力。
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分為不同的等級,保姆式父母、朋友式父母、教練式父母。如果說低幼階段孩子需要的是保姆式父母,那么高中階段的孩子需要的則是教練式父母。
為什么這么說呢?
所謂教練式父母,不是停留于保姆式的包辦代替,替孩子做各種事情,給孩子建議、要求,阻斷孩子獨立的思考和表達的機會;也不同于朋友式的教養(yǎng)方式,像朋友一樣平等的跟孩子交流談心;而是像教練一樣,陪伴孩子。
孩子就好比運動員,考場就是他們的賽場。在比賽的時間內(nèi),父母其實什么都不能做(考試的時候父母什么都不能做),能做的就是比賽前和比賽后的強化訓練。
如何訓練呢?
作為教練,對于孩子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識點,都需要有訓練的意識,只有有效的訓練,才能保證孩子真正的掌握,而非批判、指責、嘲諷、打擊。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會傳遞看不見的力量,自信、自律、獨立自主、同情心、責任心、抗挫折的能力、情緒管理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