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怎樣進行誠信教育培訓(對孩子怎樣進行誠信教育教案)

本杰明曾經說過:“沒有誰必須要成為富人或成為偉人,也沒有誰必須要成為一個聰明的人,但是,每一個人必須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誠信是人性一切優點的基礎,這種品質比其他任何品質更能贏得尊重和尊敬,更能取信于人。誠信是立身之本,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產,它能讓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還能給孩子以力量和耐力。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誠信的習慣,不喜歡孩子撒謊。孩子是否誠實守信,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父母的教育。對于孩子經常出現言行不一、不履行諾言的行為,父母應該多從孩子的認識發展上來找原因,不要把孩子的這種行為看成是道德敗壞而打罵孩子。如果父母從小就注意對孩子進行誠信教育,孩子是可以養成誠信的習慣的。
應該怎樣來培養孩子誠信的習慣呢?
1.對孩子進行誠信品質的教育
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父母應該加強對孩子進行誠信品質的教育,從小就教育孩子守信用、負責任。告訴孩子,一個言而無信的人,是沒有人愿意與他合作的。
進行誠信品質教育父母需要借助實例,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明白,誠信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誠信會帶來什么惡果,誠信會有什么收獲。
10歲的小森正在與小朋友在家門口的空地上玩棒球。一不小心,小森將球擲到了鄰居的汽車上,車窗玻璃被打壞了。
見闖了禍,其他小朋友都嚇得逃回了家。小森呆呆地站立了一會兒,決定親自登門承認錯誤。剛搬來的鄰居原諒了小森,但還是將這件事告訴了小森的父母。當晚,小森向父親表示,他愿意用替人送報紙儲蓄起來的錢賠償鄰居的損失。
第二天,小森在父親的陪同下,又一次去鄰居家的門,表示自己愿意賠償。鄰居聽了小森的話,笑著說:“好吧,你如此誠信,又愿意承擔責任,我不但不要你賠償,還樂意將這輛汽車送給你作為獎賞,反正這輛汽車我也打算棄掉了。
由于小森年紀還小,不能開車,所以這輛汽車暫時由他父親保管著。不過,小森已經請人修理好了車窗,經常給車子洗塵打蠟,就像是寶貝一樣。他經常倚在那輛1978年岀產的福特“野馬”名車旁邊說:“我恨不得快快長大,好駕駛這輛汽車。我至今仍然不敢相信它是我的。”小森還說:“經過這個事件,我更懂得誠信是可貴的。我以后都會誠信待人。”
由此可見,誠信自有它的報償。孩子付出了誠信,他自然會收獲信賴。相反,如果孩子付出的是虛偽,那么總有一天他也會受到別人的欺騙。
當然,誠信品質的教育必須從小時候培養,堅持不懈。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從小就做一個誠信的人,要始終如一地要求孩子,教導孩子出現缺點和錯誤時要勇敢承認,接受批評,絕不隱瞞。針對社會上那種坑蒙拐騙的行為,父母要態度鮮明地進行批判,要讓孩子堅信,這種弄虛作假的行為是必將受到懲罰的。只有這樣,孩子長大以后才能成為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2.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
孩子不誠信的行為大部分是出于某種需要,如果孩子合理的精神需要、物質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他必然會尋求滿足需要的辦法,如果父母對這種合理需要過分抑制,孩子就會換種方式,以某種不誠信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父母應該認真分析孩子的需要,盡量滿足其合理的部分要分析孩子的需要,父母應該認真傾聽孩子的心里話,而不要以成人的想法推測孩子的心理。當孩子向父母講述了他的需要以后,父母應該跟孩子一起分析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現在可以滿足的,哪些是將來才能滿足的。然后及時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對不必當時就滿足的需要可以留到以后慢慢滿足;對于不合理的需要,則要跟孩子講明道理。如果父母不善于判斷孩子的需要是否合理,可以請教老師或其他的父母,也可以閱讀相關的書籍,避免盲目行動,給孩子“可乘之機。
如果孩子出現了言行不一致的行為,父母一定要及時指出來,嚴肅地向孩子講明道理,并督促孩子認真履行自己的承諾。同時,父母還可以講講信義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讓孩子懂得履行自己的諾言是多么重要。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還小,或者覺得事情無關緊要就放縱他們的缺點,這樣,孩子會不斷強化不良的行為,從而形成不良的品格,進而影響他的人生。
3.相信孩子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父母:他們要求孩子吃完飯在房間里學習半小時,結果卻每隔五分鐘進去看一下孩子是否在偷懶;他們要求孩子去買件東西,也總擔心孩子把多余的錢買零食吃。
父母們的這些行為,往往導致孩子用撒謊來對抗,而父母們卻認為自己的懷疑是有根據的,這就更加滋長了孩子的不誠信。
4.父母要敢于承認錯誤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有可能不自覺地對孩子講一些不誠實的話,或者講過的話沒有兌現。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向孩子承認錯誤,以求贏得孩子的信任。
媽媽曾經給森森講過一個撒謊后鼻子會變長的故事,森森對此深信不疑。森森在學校里又聽到了這個故事,于是回家跟媽媽說:“媽媽,以后我不會撒謊的,撒謊的人鼻子會變長的。你們也不要撒謊啊,要不也會長出長鼻子的。”這時媽媽覺得有必要給森森講講關于故事情節真實性的問題。
媽媽對森森說:“孩子,其實這只是一個童話故事。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說謊是不會長出長鼻子的,只會受到良的譴責。
森森有點迷惑了:“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說謊了?”當然不是,”媽媽回答,“一個人應該說實話,他說了謊話就會失去朋友,這比長長鼻子還要可怕。年幼的森森這才真正明白,童話故事是虛構的,但它并不是不誠實的表現,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勸人們要講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