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后別催孩子做作業,先做這一件事(放學后別死催孩子寫作業,先做這件事)
孩子放學回家,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是攤開書本,馬上開始寫作業?!?/p>
“還是應該先吃飯,吃飽了才有力氣干活?”
一直以來,當別人家媽媽被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氣得罵聲響徹整個小區的時候。我非常慶幸,自己的女兒沒有養成寫作業拖拉的習慣。
在這里,我有幾點“先見之明”想和大家分享。

01 孩子讀小學的時候
在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上,我和孩子媽媽有著明確的分工。孩子媽媽負責語文,而我負責數學、英語,這一點是為了讓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知道找誰解決。
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當時的主要目標。
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我們是要求孩子先洗手、洗把臉,清醒下頭腦,再開始學習。在放學前,我們要求孩子把當天需要完成的作業任務,記在一個作業本上。
進入書房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孩子把這本“作業任務清單”拿出來,規劃下作業任務。
我和孩子媽媽都屬于那種做事情前喜歡做計劃的人。我們共同認為,在吃晚飯前,盡量完成一些比較需要動腦的作業,比如語文作文、字詞造句、數學計算等。
到了稍晚一點,進行抄抄寫寫、資料查閱類的作業。因為人在吃飽飯后,容易犯困。一般來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們都不會打擾,讓她單獨在自己房間。
02 該學的時候學,該玩就得玩
我和孩子媽媽并沒有選擇從小給孩子報太多的補習班。我們認為,過重的學習負擔會導致孩子的學習精力被過早榨干。
讓孩子有充分的課余時間來做她自己愛做的事情,是我們提倡的。我們非常鼓勵孩子學習完之后,去盡情的玩耍,這樣能提高她在學習時的效率。
學的時候一心一意學,玩的時候一心一意玩。
但在家中,我們的客廳并沒安裝電視。閑暇還有周末的晚間時候,是屬于我們父女倆專屬的共同閱讀時光。大部分時候我還會陪她一起畫畫,她最喜歡的畫是畫小鹿。
到了小學3年級后,我們就發現孩子會主動要求超前學習一些知識,并向我和孩子媽媽請教。因為她想在時間富裕的時候,提前完成一些學校發下來的練習冊作業,“攢下將來的時間”去玩。
03 利用好碎片化時間
孩子上初中后,我們一度擔心孩子課業壓力大,學習興趣會有所降低。但是很幸運的是,沒有。孩子學習物理的興趣一度十分高漲,我想應該是從小看我床頭那本《時間簡史》的熏陶。
這時候孩子已經懂得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就把到家的學習計劃安排好。她會先在學校利用好課間時間,把部分抄寫的作業先做完。到家后集中攻克難題。
聽說她的很多初中同學寫作業寫到晚上10點多,可她向來是8點前就能完成校內學習任務,如果是學到十點,一般都是她自己看書看得晚了,我則會去提醒她。
在我看來,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時間意識,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習慣的基礎。讓孩子該學習時學習,該玩就玩,把學習的效率提高了,才是解決孩子寫作業到很晚問題的關鍵。同時要做好碎片化時間管理、安排計劃,是有效管理好自身時間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