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剛討論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區別,就又有追問他們和電子信息工程、軟件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區別,那今天就來分享一下這幾個專業到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吧。
我們先來粗略了解一下這幾個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本身的,與計算機相關的、計算機涉及的各種理論和體系,包括但不限于數學理論、邏輯方法體系、電子電路理論等,以及計算機實際應用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術手段。
軟件工程: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應用基礎上,結合工程管理的理論、原則和方法,有預算和進度的開展軟件開發和軟件管理,最后交付軟件產品。
信息與計算科學: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應用基礎上,結合數學理論、方法的一門科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應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結合管理理論、原則、方法,對信息進行挖掘、管理、統計。
電子信息工程:應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結合工程的理論、原則、方法,對電子、信息進行開發、維護、管理等。
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都是屬于工學大類下電子信息類一級學科下的專業,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件工程則屬于工學大類下計算機類一級學科下的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則屬于管理學大類下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的專業。
具體看的話,
軟件工程(搞軟件工程開發的):
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基礎的,強調軟件開發工程性的,突出要求有軟件需求分析、軟件設計、軟件測試、軟件維護和軟件項目管理等能力的一個學科。
課程設置上,基本分為了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
公共基礎課程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設置的基本一致,參考上面。
專業基礎課程,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還有軟件工程概論、統一建模語言、軟件體系結構、軟件需求、軟件項目管理等。
專業方向課程上,主要課程是軟件工程,然后是變成語言向的課程深入,比如以前我們以Java語言、C語言、C++語言等為主(當年Java火得不得了,學院來了三四個培訓機構“招生”)現在應該還有PHP語言、Python語言等課程。
在學習和就業方向上,基本上就是看語言學習方向了,學什么干什么(此處討論基礎是畢業后專業對口擇業)。
信息與計算科學(用計算機科學搞數學和信息的):
原名“計算數學”,1987年更名為“計算數學及其應用軟件”,1998年教育部將其更名為“信息與計算科學”,是以信息領域為背景,數學與信息,計算機管理相結合的數學類專業。
課程設置上,基本上分為了數學類和計算機類課程,從專業名稱便可見一斑(甚至兩斑)。
數學類課程是這門學科的必備課程,(當年頭疼數學的同學們,我覺得可以跳過了)包括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數學分析、高等代數、離散數學、解析幾何、數學模型、實變函數、微分方程、物理學等(OMG Headache)。
計算機類課程也是這門學科必備課程,包括了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圖形學、數據庫應用技術、軟件系統、操作系統原理、信息處理、信息編碼與信息安全、密碼學、計算機科學、數據挖掘、最優化理論、運籌學等,也包括了編程向的C語言、C++語言、java語言、匯編語言、算法與數據結構等。
在學習和就業方向上,從專業名稱也能看出,側重不同,方向不同,主要是計算機科學為主數學為輔和數學為主計算機科學為輔的兩個方向上。勝任信息處理、科學與工程計算部門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電子信息工程(搞電子附帶會用信息系統的):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一個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專業。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電廠設備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接受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應用基本能力,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制造、應用和開發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課程設置上,基本上就是電路理論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理論系列課程和電子信息方向專業課程。
課程包括了電路理論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信息理論與編碼、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信息安全導論、電磁場理論、自動控制原理、感測技術等。還包括大量實踐和操作。
在學習和就業方向上,主要是學習掌握課程知識和實踐技能,從事應用電子技術的引進、開發、運行、維修等。
信管和計算機專業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紹了,這里就不做贅述了。
小小的總結一下:
這些專業都和計算機以及計算機科學有關,在大多數人學校設置的課程中,都會有不少計算機系列理論基礎課,在學習和就業方向上,上面也給出了簡要的說明。最后,以上所有專業都可以從事軟件開發這個職業。人人都是軟件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