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口出惡言(父母言語惡毒)
文/遠方媽媽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父母的言行對于孩子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力,如果父母多對孩子進行積極地輸出,自然有助于給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反之,如果父母經常口出惡言,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則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至耗盡一生也無法彌補。

小軍是一名6歲的男孩,平日里活潑好動,總是喜歡看動畫片和玩汽車模型,對學習不太感興趣,因此也經常受到父母的批評。前幾天,正好恰逢萬圣節,許多小朋友家中都安排了游戲的活動,小軍也興致勃勃地和媽媽提議,想要過一個有意義的萬圣節,進行cosplay的變裝。
沒想到小軍媽媽不但不同意,而且對兒子進行了嚴厲的訓斥:“人家別人玩游戲是因為學習好,你看看你的成績,你還有臉玩嗎?”
媽媽的訓斥讓小軍非常受傷,一方面是由于自己心愿沒有滿足而有些失望,另一方面也是難過于原來自己在母親心里是如此不堪。此后幾天,小軍一改往常活潑好動的性格,總是沉默不語,有些悶悶不樂,甚至在夜晚會經常出現做噩夢的現象。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與如同小軍媽媽一樣,自持自己是孩子的長輩,所以肆無忌憚地對孩子說出惡劣的語言。絲毫不在意這些語言會給孩子造成多少傷害,在他們心里,小朋友不記仇,隨便哄哄就會忘記傷害。
在生活中,經常出現家長的哪些語言暴力?
1、不斷的否定孩子
有些家長喜歡不斷的否定孩子,面對孩子提出的想法,以及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為,總是不斷的進行否定。要么批評孩子笨,要么說孩子不聽話,認為這些否定能夠激勵孩子努力改變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然而恰恰相反,家長的不斷否定只會加重孩子的自我懷疑,導致孩子變得更加自卑
2、“威脅”不要孩子
有些父母非常喜歡威脅孩子,動不動就會說“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不聽話我就把你送給鄰居”。對于父母來說,這些威脅如同玩笑,只是在逗孩子玩。然而幼兒缺少正確的判斷能力,面對父母的威脅,孩子只會當真。覺得父母很有可能隨時會放棄自己,因此內心出現嚴重的焦慮情緒。
3、當眾嘲笑孩子
還有一些父母絲毫不在意孩子的內心感受,經常當著大家的面對孩子進行嘲笑。尤其是孩子的一些幼稚的行為,時常會拿出來進行調侃,卻忽視了孩子也有自尊心。一旦幼兒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將會嚴重地影響孩子的性格塑造,引發不可挽回的后果。
幼兒的心理健康還沒有發育完善,承受能力和表達能力都不如成年人,所以很多時候家長的語言暴力對于孩子來說是無法消化的存在。這些語言帶來的傷害會積壓在孩子的內心,引發諸多后果,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長的語言暴力,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后果?
1、喪失自信心
家長的語言暴力首當其沖將會影響孩子自信心,在家長的不斷打擊和否定之下,孩子很難形成自信的性格。將會不斷的懷疑自我,否定自我,認為自己如同父母所說的一樣一無是處。這些自我懷疑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導致孩子無法擁有自信的品格,自然也就不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就。
2、沒有安全感
在幼兒的心中,父母是最親密的存在,因此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尤為重大。將會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甚至會懷疑父母根本不愛自己,產生嚴重的不安全感。在生活時常會患得患失,小心翼翼,不敢犯錯惹父母不高興,總是要下意識的討好父母,希望能夠得到父母更多的注意。
3、對父母產生憎恨
還有一些孩子面對父母的語言暴力將會產生逆反的心理,越是得到父母的否定,越是會加重自己的不良行為,以此來報復父母。在這些孩子的心中往往會出現憎恨的情緒,故意去和父母對立,不愿意與父母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希望通過自己的不良行為來打擊父母.
家長的語言暴力容易給孩子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其實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與其不斷的否定孩子,打擊孩子,不如適時與孩子進行正確的交流。通過適當的方式來了解孩子的內心,激勵孩子勇敢地前進,變得越來越優秀。
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與孩子正確交流?
1、表揚多于否定
家長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需要注意正向的表達應該多于否定的內容。多肯定孩子的行為,表揚孩子的閃光點,有助于孩子提高自我認知,也能幫助孩子養成自信的性格。反之,若是家長一味的否定,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懷疑自我,反而變得自卑起來。
2、溫柔多于暴躁
家長與孩子交流時,應該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多使用溫柔的表達,不要把暴躁的負面情緒表露在孩子面前。否則一方面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傷害,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孩子去模仿家長的行為,也會形成暴躁的性格。當親子雙方都通過暴躁的手段來表達自我,那么自然也就無法建立順暢的溝通方式,只會增加溝通的困難。
3、理解多于質疑
由于年齡和個人經歷的限制,家長與孩子之間必然會存在代溝。而家長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需要注意到這個問題,應該放下自己的架子,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用理解去代替質疑。學會從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用正向的表達方式去鼓舞孩子。
密歇根大學的伊森·克羅斯博士做過一個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由此可見,語言暴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極大的傷害。如果家長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行為,用語言暴力的方式去攻擊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乖張。無法擁有正確的親子教育,自然也就不能夠更好地成長,變成優秀的人。
您是否對孩子運用過語言暴力?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