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家長意識不到位的表現(幼小銜接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三月是萬物復蘇、春意盎然的一個時節,而孩子們也開學兩周有余了,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都有一批即將升學的家長群開始焦慮,其中有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還有高中升大學、大學升工作,仿佛從孩子開始上學后家長操心的事情就一個接著一個,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孩子、操心的幅度要更大一些,因為大家都知道學習在于基礎、奔跑在于起跑線。
細數著日子,幼兒園大班距離小學還剩不到6個月時間,在家有幼兒園大小朋友的一批批家長里,現在除了操心孩子上小學的入學和資料審核問題,剩下的就是孩子上學跟不上怎么辦?尤其是身邊有不少孩子20以內加減法、古詩隨口就來時,心里面的焦慮就更深了,有些家長會在本月或者下月開始給孩子安排幼小銜接的課程學習,還有些家長直接每天逼迫著回家的幼兒寫作業。
這些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現在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寫作業,以后上小學跟不上怎么辦”?實際上這就是一種焦慮、還是對孩子的不自信,聰明的孩子又怎會感受不到這種不信任和焦慮呢?
前些天,就碰到一個朋友很焦慮地說“我家孩子學習意識太薄弱了,每天回家就知道看電視、玩玩具,都不知道以后上小學了該怎么辦”,朋友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嗅到了她身邊孩子鄒眉的一臉不耐煩:
于是我蹲下身子問小朋友“你喜歡寫作業嗎”
小朋友回答說“不想”
我又接著問道“你能告訴我為什么嗎”
“我媽媽每天都逼我寫作業,快煩死了”
……
是呀,孩子寫作業本應該是個心態,如果過度被催促、就會產生“作業是給別人寫的”態度,現在很多孩子學習意識薄弱除了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外,就是父母的參與性太強了,如果孩子每寫作業都處于被動的狀態,那么對于孩子來說學習就會產生一種依賴,父母不催、自己不動腦也不動筆的思想態度。
如何教育學習意識薄弱的孩子?尤其是即將幼升小的年齡群孩子,我個人認為應該從學習態度開始培養,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你可能缺少以下幾種方法:
1、帶孩子認識“神奇的工具”
孩子的學習意識太薄弱了怎么辦?建議家長可以多找來一些工具去讓孩子探索,比如家里面廚房常見的榨汁機、絞肉機,還有家居方面的螺絲釘、螺絲刀等等,面對榨汁機和絞肉機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找來一些食材讓孩子自己動手去操作,通過聲音和越絞越碎的食材對比,讓孩子從內心有一個對工具認知的概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每一個人做事情的欲望和動手操作的積極性,一般都來自于生活當中的興趣加持,如果您的孩子學習意識特別薄弱就說明孩子的興趣值不是很強烈,帶孩子認識神奇的工具就是在培養孩子的興趣包括動手能力,因為陌生且有趣的工具會讓人產生想動手操作的欲望,而動手操作的過程就是孩子認知、培養學習意識的關鍵。
2、帶孩子多看看民間藝術
培養孩子學習的意識除了要帶孩子認識神奇的工具之外,還建議家長平時多帶孩子看一些民間藝術,比如泥塑藝術;皮影戲;戲曲;雕刻、刺繡和剪紙等等,讓孩子從視覺和心理上認識民間藝術的含義,就是藝術人為了生存或者是追求藝術而創造的勞動力。
通過民間藝術來改變孩子的學習態度,這是因為勞動力也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為生活而奔波,為藝術而美好的積極精神和態度,如果孩子能夠學以應用的話、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也就隨之提升了,當孩子熟知某些工具的性能后他們在遇到某些問題的時候就會積極參與,比如孩子看到桌子缺了一顆螺絲釘散架了,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找來螺絲釘和螺絲刀來修理,這就是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養成。
3、帶孩子多看看小學生活
當孩子的學習意識逐漸建立之后,家長還要盡可能地多帶孩子去看看小學生活,哪怕是站在校門口張望這也是一種向往小學的期待,平時再給孩子講一些關于小學生活的不同去激發孩子的興趣,比如上小學之后會戴紅領巾、全校學生都穿一樣的校服,包括每周一會升國旗、每天清晨會坐廣播體操。
在幼升小這個階段里,孩子一般對新的事物會比較期待,但他們又常常如小班時期一樣焦慮,害怕陌生的環境、也難以適應陌生的環境,若家長能提前讓孩子熟悉小學生活,面對陌生的一切就會盡可能地將焦慮降到最低,以期待的美好心情去迎接新的學期生活。
4、進入幼兒園畢業典禮準備
做好幼小銜接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但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絕不是讓孩子學多少知識,除了以上幾種學習態度和環境適應之外,最好還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即將要進入小學生活的事實性,比如臨近畢業的時候攜孩子一起制作一些有關幼兒園畢業典禮的活動準備,在活動的準備里孩子也會對幼兒園三年生活有個回憶。
最重要的是充滿儀式感的活動會讓孩子更自信,對待生活和學習的態度也更穩重有實一些,幼兒園就像是進入小學奔跑的一道小跑,家長對待孩子一路的奔跑不要過度急慮,多信任、多溝通說不準下一個拐角就可以看到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