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心浮氣躁的孩子靜心(如何讓浮躁的孩子靜下心來)
孩子上一年級 ,往往是令很多父母頭疼的事情。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種場景時常在很多家庭中出現。一讓寫作業,不是要喝水,就是要吃東西,好不容易做到寫字桌那,又開始扣手指,玩鉛筆,玩橡皮,總是各種小動作。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作為家長的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去掉心浮氣躁的心氣,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明確學習的目的。
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么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么?不只是苦口婆心的勸說,而是真實場景的展示。想想我們小時候 ,從小就被教育要上學,取得好成績,得到一份好工作,升值加薪,買車買房,出國深造等等,但是又有多少用心去學的呢?考研導師張雪峰曾經說過,孩子不好好學習,就帶他去四個地方:長途汽車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讓孩子看看在長途汽車站擠大巴的人穿什么衣服,說什么話,是什么樣的素質;然后再讓孩子看看在飛機場候機的人穿什么衣服,做什么事,是什么樣的素質。這就有一個場景化的展示,讓孩子在切身體會中領悟學習的好處。
我記得我初中時有個同學有段時間厭學,和同學打架斗毆,父母很是頭疼,他的爸爸就讓他休學兩天,帶他去煤礦工人的井下體驗了兩天,回來后他向變了個人似的 ,瘋狂學習,最后考入了我們城市的重點高中。他的爸爸就說,你可以放下書本,放棄課程,不學無術,但是你要承受因此帶來的結果。
給孩子營造禪宗般寧靜的學習環境
雖然很多人認為應該培養孩子在亂世中學習的定力,但是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玩心重,定力差。我們應該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比如給他們提供一個獨立的寫字間,幫助他們清空桌面,桌子上除了要完成的作業,不要留任何與之無關的東西。讓孩子的學習空間成為一片凈土,營造禪宗式的寧靜。
然后離開房間,給孩子充分的信任。不要一直坐在孩子身旁,一看到有做錯的題就喋喋不休。而是要充分的相信孩子,告訴孩子他們已經長大了,我們相信他們可以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可以在孩子的學習桌上擺一個鬧鐘,給孩子建立一個小的目標,比如20分鐘完成十道數學題,完成后可以讓孩子出來喝點水,休息一樣。這樣不斷幫孩子建立正向反饋 ,孩子會很有成就感的。
幫助列出計劃清單
孩子在學習時,心浮氣躁,往往是覺得學習枯燥無味或是遇到了困難 ,感覺學習好難呀。而著往往是拖延癥在作祟。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個小技巧實施反拖延。
微目標
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目標,并把學習目標細分。比如這個學期我們要完成的任務是什么?比如數學成績提高十分,那我們可以先提高兩分試試,要實現提高這兩分,我們需要做什么?比如要少做錯一道選擇題,然后我們找出之前做錯的選擇題,然后把這些選擇題羅列出來,看看那類題型是經常出錯的 ,原因在哪?是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勞,粗心,思考方式不正確還是其他的 。這些一開始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多提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孩子去發現問題,找到原因 ,并作出改正 。讓孩子像偵探破案一樣,去發現問題背后隱藏的秘密。在這個過程中能逐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幫孩子建立自信。
番茄學習法
當一堆作業擺在孩子們面前時,往往會讓他們感到沮喪。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小鬧鐘,把學習任務細分成幾個小任務,然后給每個小任務定一個小鬧鐘,在每一個時間段只需要完成其中的一個小任務。時間到了就可以休息一下或做點他們想做的事情。一開始孩子完不成也不要緊,鬧鐘響了就讓他們休息,后期孩子通常會很高興的繼續完成任務。
多參加戶外運動
周嶺老師在《認知覺醒》中提到:靈魂要想走的遠,身體必須在路上。因為運動能夠調節人體的各種激素 ,詩人達到最佳狀態,使身體這個內部生態系統達充滿能量和活力。運動能夠使大腦長出更多的新的神經元,這意味著運動可以在物理上讓人變得更"聰明"。經常帶孩子做一些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比如打羽毛球。好的模式是“運動+學習”,運動不是關鍵,運動之后的活動安排及環境刺激才是關鍵。把復雜 的學習內容放在運動之后,便能有效提升學習效果。不要讓孩子整天悶在房間里,時常將孩子趕出去跑跑跳跳再學習,是非常有意的。
心浮氣躁不是孩子的錯,只是孩子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要有耐心,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