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磨蹭行為的心理分析(磨蹭是孩子的天性)
相信許多家長,都面臨過孩子學習、生活上,拖拉磨蹭,專注力不足的現(xiàn)象。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tǒng)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tǒng)的講解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甚至,這可以說是全球當?shù)攱尩模夹枰餐鎸Φ囊粋€教育難題。
為什么孩子總是如此“不聽話”,一點都不理解老父老母親,趕著上班的心情?
做個作業(yè)、吃個飯、洗個澡,總是跟馬上要上刑場一樣?出去玩沒有任何時間觀念,一溜煙就沒影了?
其實,這些問題并不能全怪孩子,甚至這也不是什么性格上的毛病。
這主要還是,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年齡上,還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樣子而已。
1、孩子大腦的發(fā)育未成熟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說,孩子的拖延,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們的大腦發(fā)育,還未成熟導致的。
“人類的嬰兒都是早產兒”這一理論,已經在許多方面得到“證實”。
比如控制專注度、執(zhí)行力的大腦功能區(qū)前額葉部分,往往要到孩子的青春后期,甚至成年后,才能完全發(fā)育成熟。
而科學研究表明,前額葉不僅是大腦 “” 執(zhí)行力 “” 的負責區(qū)域,較高的認知功能。
比如解決問題、臨場反應、記憶力、語言能力、動力、判斷力、沖動控制以及社交和性表現(xiàn)都是由前額葉部分完成的。
所以有時候孩子學不好,并不是故意的!
2、好奇心導致注意力分散
正因為孩子的沖動控制、事物判斷能力,發(fā)展還不夠完善,才會有孩子到了青春期,一些離經叛道的行為的出現(xiàn)。
而孩子小時候,學習時的小動作特別多 ,也是孩子對什么都充滿好奇,自控力有限的原因造成的。
當孩子在寫作業(yè)的時候,桌子上爬上來一只螞蟻,他就可能會想到,這是螞蟻是從哪爬上來的?我該怎么弄掉它?為什么它能豎著爬在桌腿上?
這樣的情景,在大人觀察看來,孩子就在搞小動作、發(fā)呆了。
這樣的好奇心,其實正是孩子探索世界、學習的動力來源。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只需提醒孩子將事情,集中到需要做的事情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能保持的專注度,就會逐漸上升。
3、執(zhí)行力差而不愿意開始
其實很多在大人眼中,很簡單的一些事情,但是對于小孩子來說,卻是比較復雜的。
這就比如,你讓一個剛學會算術的孩子,計算13乘以6這樣運算,他們需要在草稿紙上計算半天。
進行一步一步的小計算才能得出結論——而我們大多數(shù)成年人,往往一秒就能得出結果來。
而像生活中,早上起床、穿衣、刷牙、洗臉,這些我們看起來也是一氣呵成的行動,對于孩子來說。
可能就是一系列需要“刻意為之”的行動。有時候思緒一下被打亂,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這樣越是效率低下的孩子,其實也是越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的孩子,因此他們也遲遲不愿開始行動。
從這些角度來看,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請永遠不要指望他能自覺。
很多時候,還需要父母耐心的給孩子定好規(guī)矩,做好指引,而不能是一味地催催催。
有心理學研究表示,孩子7歲以前,大多數(shù)只能以日夜來理解時間的流逝。
父母對孩子過度的催促和批評,將很容易讓孩子養(yǎng)成依賴和自卑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