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不收復讀生(高中生 復讀)
一直以來,孩子的教育都是父母關心的大問題。尤其是在越來越多的人認同教育能夠改變命運的真理下,現在即使是相對不富裕的家庭,也會竭盡所能將孩子送去校園。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按照正常的人生規劃,學生在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后,一部分有天賦、肯努力、有機遇的孩子將得以進入高中學習,沖擊高考,盼望著能夠進入更高等級的學府——大學。
而從高中到大學,同學們還需要經歷高考的“分流”才能拿到通知書。因此當高考過后,有的同學“魚躍龍門”過渡到大學生身份,而有的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與大學失之交臂。
不過,這些沒有躍過“龍門”的小鯉魚們大多并未失去信心,反倒是會選擇韜光養晦,重頭再來,而這一批孩子也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復讀生群體。
復讀生的存在一直備受詬病
雖說復讀與否是個人選擇問題,但實際上,我們有關復讀生群體的“議論”從未停止。
其中,應屆生和他們的家長應該是持有反對意見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批人,而這樣的態度也反映了如今高考競爭的激烈,和在教育洪流中乘浪而上者的糾結心態。
★復讀生的存在加劇了高考競爭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民的物質基礎越來越堅固,有關上層建筑的活動與行為也逐漸繁榮起來,而體現在教育中,就是受教育人群的規模擴大。
高考作為備受矚目的全民性考試,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要,每年都擠滿了熙熙攘攘的應屆考生。如今,復讀生的龐大群體又沖進賽道,勢必會讓本就擁堵的賽道“雪上加霜”,極大地增強了高考競爭的難度。
★作為高考“老客戶”,不管是經驗還是分數都更占優勢
如果說復讀生的涌入是在“量”上增大了高考難度,那么,復讀生的個別優勢更是從“質”上不斷提醒著人們高考的殘酷。
一般而言,愿意復讀的孩子都是真心實意地熱愛學習,他們有的是發揮失誤,有的是意外原因導致與心儀大學擦肩而過,總的來說,這些孩子的成績并不差,具有相當強的實力。
在此實力較強的基礎上,經過額外一年的學習,復讀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牢固,又因為參加過一次高考,在心理上也更加成熟穩重,當再次面臨高考場景時,往往心態也更加平和,這對于應屆生來說并不公平。
教育部發布相關規定,高中復讀生將受到“限制”
在過去,復讀生雖然稱不上是什么“稀有物種”,可規模遠不像現在這樣龐大。因此不少地區的教育部門只是發布過有關復讀生的公告或政策。
但如今,隨著我國對教育領域的改革不斷深入,各地對“復讀生”本身及其延伸問題越發重視起來。
比如,貴州、四川、云南等地區的教育部門都相繼發布了規定,要求公辦高中全面停止招收復讀生、借讀生、插班生。
對此,不少應屆家長都鼓掌叫好,認為這樣夠激勵應屆生珍惜高考機會,有利于孩子成長。可部分成績一般的學生卻欲哭無淚,紛紛表示:這學以后沒法上了。畢竟在他們看來這是“排擠”復讀生的存在。
這樣的做法是為了維護教育資源不被浪費
將“限制復讀”視為“排擠”復讀生,或者是帶有色眼鏡的觀點,筆者認為還是要理性看待,這樣才不至于被“帶節奏”,從而做出有失偏頗的判斷。
事實上,說出這些話的人是以復讀生的利益為出發點,但這些孩子們進入公立高中讀“高四”,對于那些經歷過中考,千辛萬苦才獲得現有教育資源的應屆考生并不公,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而且“限制復讀”也只是不讓同學們進入公立高中學習,并沒有完全將學生的后路堵死,大家還是有機會進入教學質量優秀的私立高中。
這不僅使得私立高中生源質量提高,對于復讀生群體來說,私立高中的教學方式和培養重點也更符合他們的訴求。
如此,在合適的位置、合適的校園和課桌上,坐著的是合適類型的學生。這既保證了教育資源不被浪費,又實現了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實現自己夢想的那片天地。
是否要復讀,還是要根據學生自己的情況來決定
總的來說,這些“限制”并不會影響復讀生的學習效率高低和可獲得的教育資源多少。
因此家長和孩子們在面臨是否復讀的岔路口時,只需要考慮孩子自身的心態、學習狀況就可以。
互動話題:你曾經面臨過這種升學糾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