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婆婆一起帶孩子如何相處(婆媳一起帶娃矛盾)
自古以來,婆媳之間都難相處,沒孩子的時候可能還不是很明顯,有了孩子后在一塊兒帶孩子,很多矛盾都會顯現。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甚至不和婆婆住在一起,寶媽自己全職帶,也能因為孩子的問題出現一些摩擦。
閨蜜娟子就是如此,前些年帶娃期間,沒少因為這些事情讓自己焦頭爛額,差點抑郁。
她帶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因為婆婆沒退休,自己媽媽也不能過來幫忙帶孩子,只能自己不工作全職帶。
自己一個人帶孩子,老公上班又忙,她總是感到很辛苦,全年無休,每天都繃緊神經,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自己吃不好睡不好的,就連上個廁所洗個澡啥的都著急忙慌的,還要時刻豎著兩只耳朵監視著孩子的動靜,心力憔悴,疲憊不堪,比上班辛苦多了。
即使媽媽這樣辛苦,孩子也不一定能被照顧得很好,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她孩子經常感冒生病,生病了呢就更不好照顧。
老公如果能理解妻子的辛苦,知道關心體貼妻子,下班了回家幫妻子做做家務帶帶孩子,也能減輕她的負擔,讓她得到短暫的休息,可是娟子的老公偏偏不是這樣的人。
有次聽她說她感冒發燒了,感到全身無力,肌肉酸疼,因為在哺乳期,也不敢吃見效比較快的西藥,只能吃一些成分安全的中成藥。只是自己狀態很差,沒有精力帶孩子。就想讓她老公請一天假在家幫忙帶孩子,她也能休息一下。
結果,他老公也請了假了,但基本是在家躺著玩手機,對孩子不管不問。
更可氣的是,她婆婆不和他們住在一起,也不在一個城市,平時不能幫忙帶孩子,這娟子也沒抱怨過什么,因為知道婆婆還沒退休,是客觀原因,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但距離也沒擋住她婆婆對她指手畫腳。
有時候用手機視頻,知道孩子生病了,婆婆不但幫不上忙,還責怪她沒把孩子帶好?;蛘咂牌排紶杹砑依锩妫瑏砹司拖耦I導視察工作一般,指指點點,說家里衛生不行了,給孩子穿得厚了薄了,吃得不對了,等等。
有時候她也會帶著孩子去婆婆家住上幾個月,本來想著有人幫忙,自己能輕松點,生活質量也能高點。但是和婆婆相處下來,問題也很多。
吃飯確實比之前規律了,每天可以在吃飯的點正常吃上飯,吃飯的時候婆婆還能幫她看著孩子,不至于像之前一樣慌慌張張的趕緊吃完急著去看孩子。體力方面也比自己帶孩子的時候輕松了許多,因為公婆多少也能幫她帶帶孩子,她也能有點自己的時間。
但是和婆婆住一起,生活上確實帶來了方便,煩惱卻很多,心里上非常不輕松。
和婆婆一起帶娃存在的問題
和婆婆一起帶孩子的寶媽們,在孩子的事情上,大概都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大概有這幾種。
(1)育兒觀念不同
生活的時代不同,導致在養育孩子方面的很多方法和習慣也不同。
年輕人有自己的方式,加上平時接觸網絡接觸新事物比較多,崇尚更先進更科學的育兒方法。
而老年人還是他們年輕時候帶孩子的那一套,而且覺得自己養的孩子長得也挺好的呀,沒什么毛病,自己是過來人,比年輕人有經驗,更有話語權。
于是在同一件事情上總是產生分歧,又覺得自己都是為孩子好,所以矛盾就產生了。
比如聽娟子說,孩子剛添加輔食時,給孩子蒸雞蛋羹吃,婆婆要在雞蛋羹里放鹽,娟子不讓放,說一歲以下的孩子不能吃鹽,因為孩子的腎臟肝臟發育還不健全,鹽會給腎臟造成負擔,從而造成損傷。
但是婆婆說,不加點鹽那孩子吃著多沒味道呀,孩子怎么愿意吃呀,孩子爸爸小時候也吃了也沒問題呀。娟子說,這么小就開始吃鹽會讓孩子口味變重,以后養成重口味的飲食習慣反而不好啊,還容易挑食。
兩個人因此爭執不下,就這樣,娟子給孩子做飯的時候不加鹽,婆婆給孩子做飯的時候會加鹽,后來弄的孩子也不愿意吃娟子做的飯了,因為吃過有味道的就不愿吃沒味道的了,搞的娟子也不得不給孩子加鹽。
(2)家務分配問題
有了孩子后,家務比以前多了很多,孩子的吃喝拉撒,滿屋子的玩具,總是造的房間里亂糟糟的,好像有收拾不完的東西。剛整理好的房間,很快又被孩子弄亂了。做起這些事情來,很耗費體力和時間。
在小區里經常聽一個婆婆抱怨,說家里天天亂地收拾不過來,她一邊照顧孩子,一邊還要做飯收拾家務。兒媳上班時間也就算了,但是下班回來也不主動去做一些家務,好像家里的活都該她這個老婆子干一樣。
還舉例子說,有時候孩子拉了尿了,她給孩子擦洗的時候,地上扔的紙尿褲啊紙啊什么的,兒媳婦在旁邊看著也不去收拾,她給孩子擦洗完還得再去清理地上的垃圾,心里很是生氣。她覺得這些事情根本不需要她去提醒,兒媳看見了自然都應該去做的。
(3)消費觀念不同
老年人比較勤儉節約,能不買的東西盡量不買。年輕人花錢喜歡大手大腳,甚至超前消費。
在孩子的消費問題上也是。
一個朋友的孩子出生后,她婆婆經常拿孩子姑姑家小孩的衣服拿來給孩子穿,孩子有三個姑姑,姑姑家的好幾個孩子都比朋友的孩子大,朋友孩子好幾歲了基本沒穿過新衣服。有時候還搜羅其他親戚鄰居家的衣服拿來給孩子穿。
朋友給孩子買新衣服,她婆婆就覺得浪費,說拿的其他孩子的衣服看起來跟新的一樣,根本穿不爛,而且孩子長得快,買新衣服還沒穿幾天就不能穿了,太浪費。
朋友就覺得很郁悶,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給孩子買衣服,而且還擔心別人穿過的衣服不衛生。
她婆婆給孩子買玩具,經常買路邊攤或者某批發市場的玩具,好多買過來有可大味兒,一看就是便宜的劣質的玩具,她怕影響孩子健康,偷偷扔掉很多,為此她婆婆還和她爭執過幾次。
做好以下幾點,婆媳一起帶娃和睦共處
自己一個人帶娃實在辛苦,自然希望婆婆能來搭把手,這樣寶媽還能重拾工作事業,也能接觸外面的世界,與自己一個人整天窩在家里圍著孩子轉比起來,心情也能好很多。
但是想起來和婆婆一起帶孩子的各種麻煩事兒,又讓人望而卻步。
閨蜜娟子在這個問題上似乎已經找到了解決辦法,現在還要了二胎,婆婆退休了來這邊幫她照顧孩子,她也上了班,見了面她整個人狀態看起來非常好,也很少再抱怨婆婆。找她聊才知道她在這方面做了調整,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煩惱了。
(1)堅持原則,對孩子不好的事情堅決抵制
娟子以前太好說話太軟弱了,有時候心里明知道這樣做對孩子不好,但是因為婆婆強勢不好溝通,又不想鬧得不愉快,所以也就沒有堅持自己的判斷和想法。
很多時候總是因為婆婆的堅持,很容易就偏離了正確的育兒軌道,最后雖然維護了和諧,卻讓孩子受到了傷害。
如果婆婆沒有正確的育兒觀點,長期這樣下去,勢必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而且娟子雖然表面妥協了,但內心并不認同,只是對婆婆的行為隱忍不發而已。
后來娟子決定,一定要想辦法扭轉這樣的局面,哪怕鬧得不愉快,也不能再做對孩子不好的事情。
于是,在育兒問題上,只要娟子確定是正確的,都堅持按照自己的觀點去做。婆婆如果不聽,她會先選擇和婆婆好好溝通,如果溝通不了,她就從網上找到這方面的資料或案例發給婆婆讓婆婆看。有時候人的心里很奇怪,身邊親近的人怎么說都不信,同樣的話從別人嘴里說出來,反而信服。
娟子婆婆就是這樣,在某件事情爭執不下的時候,看到網上育兒專家也這樣說就信了。
但是也有的時候看了專家的話她也不信,那娟子哪怕和婆婆翻臉也要堅持自己的觀點。
這樣時間長了,婆婆也知道了兒媳婦的底線和堅持,很多時候也就不再固執己見了。
(2)關心老人,讓老人有自己的休閑時間
其實婆婆幫忙帶孩子,也是老人為這個小家做貢獻,體諒孩子們工作忙,生活壓力大,為了讓孩子們能安心工作,為了這個家能有一個好的經濟條件,雖然年紀大了,也愿意繼續發光發熱為這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只顧自己享樂不管兒女的老人,遇見這樣的婆婆,當兒媳婦的也沒什么招。一個朋友的婆婆就是這樣,還沒退休的時候就給兒子兒媳說好了,以后不準備給他們帶孩子,退休了要去游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反正自己有退休金,早早就給自己安排好了退休生活。
果然,一退休,婆婆和老伴兒兩個人第一站就先去了西藏,香港啊澳門啊之類的也都去過了,特別自由瀟灑,基本沒回來過沒在家待過,朋友一個人帶著孩子也沒法上班。
其實婆婆帶孩子這件事,也沒什么應該不應該,就看愿意不愿意,是不是體諒自己的孩子。
那既然婆婆愿意幫忙帶孩子,我們也要懂得感恩,關心體貼他們的生活。
娟子雖然在育兒觀點上不再妥協,但生活上還是很關心婆婆的。上班的時候婆婆帶孩子,下班回家娟子就接手帶孩子。一個是可以讓操勞了一天的婆婆休息休息,出去轉轉,或者跳跳廣場舞休閑娛樂一下,一個是自己也可以和孩子單獨相處親子互動。周末休息的時候也是,帶帶孩子,做做家務。
總之就是,自己是孩子和這個家的責任人,婆婆只是在旁協助,不能把帶孩子和做家務都扔給婆婆一個人。
(3)有界限,互不干涉
娟子婆婆來帶孩子的時候,娟子老公也在中間協調好了,以后在個人生活習慣上,雙方互不干涉,不要看不慣對方。誰愛買衣服,誰喜歡節約,只要不影響對方,誰愛怎么樣怎么樣,這是個人的事情,自己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活和喜好。
所以婆婆來了后,為了避免在一起不愉快,雙方也不再指點干涉對方的生活消費習慣,也就少了很多雞毛蒜皮的矛盾。
很多時候,和婆婆一起帶娃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為了生活,為了家庭和諧,為了孩子在一個好的家庭環境下健康成長,就必須要想辦法和婆婆和睦共處。
你和你婆婆相處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