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孩子大多數(shù)人會采用的方式
1、用孩子害怕的事情來嚇唬
孩子不聽話時完全不會顧及大人的感受,總是又哭又鬧,家長實在沒有辦法,就會選擇用孩子害怕的事情來嚇唬他。比如,孩子怕打針,就用打針來嚇唬他;孩子怕妖怪,就用妖怪吃人來嚇唬他。這種方式見效快,但是會給孩子帶來較為強烈的恐懼感,會讓孩子陷入更深的恐懼之中
2、拿家人來嚇唬
國人對孩子的教育上總是夫唱婦隨。如果孩子不聽話,家長就會拿爸爸媽媽來嚇唬孩子。比如,你再不聽話,一會讓你爸爸來收拾你;你再不好好寫作業(yè),你媽又該吵你了。
3、對孩子說不要他了
家長氣憤之余,最常對孩子說的話就是“我不要你了”。家長雖然說的是氣話,但是孩子會當真,他以為父母真的不要自己了,內(nèi)心充滿了孤獨和不安全感。
家長這些嚇唬式的語言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對孩子的傷害也非常大。家長就要多學習一些育兒知識,理智的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
二、以“嚇唬”的形式教育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
1、孩子精神壓力大
家長經(jīng)常以嚇唬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會讓孩子的精神上會有很大的壓力,孩子容易滋生出很強的恐懼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有些孩子會在夜里做惡夢,睡覺也不安穩(wěn),通常就是白天受到大人嚇唬的緣故。
2、膽小
家長嚇唬孩子的效果立竿見影,孩子會變得膽小、性格軟弱,不敢放開手腳去做事,總是畏手畏腳,做事不果斷,對孩子優(yōu)良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都有影響。
3、破壞家長的威信
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比較威嚴,也讓孩子信任。可是家長經(jīng)常用語言恐嚇孩子,雖然大多是氣話,說后就忘了,但是孩子會記在心里,如果一直這樣嚇唬他,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會大打折扣,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度也會降低。
4、孩子錯誤的認知
讓警察把不聽話的孩子抓走,讓妖怪把不聽話的孩子吃掉等等,都是家長用來嚇唬孩子的專業(yè)語句,但是不合乎法律規(guī)范,缺乏科學依據(jù),會給孩子帶來錯誤的認識。
家長以嚇唬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表面上來看,當時會有短暫的效果,但是對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影響卻比較深遠。家長就要轉(zhuǎn)變教育方式,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
三、父母怎樣才能做到正確的教育孩子
1、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從多方面來鍛煉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學會觀察,他的思維才能發(fā)散思考,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也會得到提升,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過程。
2、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孩子的好習慣要早點培養(yǎng),讓孩子可以自主思考,能夠獨立,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
3、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
家長要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認真的了解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理解和尊重。遇到問題時,要讓孩子學會正視問題,認識自己的錯誤和不足,要善于思考和改正錯誤。
4、學會鼓勵孩子
家長的鼓勵才是孩子努力前行的動力,孩子也會有較強的自信,會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和上進心,也才會有目標,能促進孩子更好的發(fā)展。
5、要給孩子留點空間
家長也要懂得給孩子留點空間,讓孩子學會合理安排學習和玩耍的時間,培養(yǎng)孩子的計劃性和條理性,也有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長。
父母都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對待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一定要實施恰當有效的教育方式,才會起到正面的效果,讓孩子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四、在用正確方式教育孩子時,家長要注意這幾個問題
1、態(tài)度不要過激
家長都想和孩子講道理,可是當孩子犯錯時,又忍不住自己的暴躁情緒,對待孩子也很粗暴,直接采取打、罵孩子的行為。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下,很難認識到錯誤,而且面對家長過激的言行,孩子也行變得言行偏激起來。
2、父母教育觀念要統(tǒng)一
父母在孩子教育觀念上保持統(tǒng)一,在孩子面前不要發(fā)表不同意見,會讓孩子無從選擇和分辨。長期在這樣的教育狀態(tài)下,孩子對父母也難以相信了,父母的管教就會失靈。
3、父母自身的教育意義
孩子的言行最初都會從模仿父母言行開始,父母更應該注重自身的教育意義,為孩子做好示范,以自身優(yōu)良品行來影響孩子。
4、不要壓制孩子的興趣
家長應培養(yǎng)孩子各項能力的綜合發(fā)展。家長不要壓制孩子的興趣,要鼓勵孩子發(fā)展特長,讓孩子不斷嘗試和探索新的事物。
孩子本身就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會有自己的個性,他不可能遵循固有的模式去發(fā)展。每個孩子都會有各自的特點,家長會花費很多心思教育孩子,當孩子不服管教時,會采取嚇唬等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帶來傷害。因此,家長要以正當?shù)淖藨B(tài),對孩子實施有效的教育。
聲明:轉(zhuǎn)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