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后是先玩還是先寫作業(放學回來后先寫作業還是先玩)
很多媽媽問我孩子放學后回家,總是喜歡玩,不愛寫作業,該怎么辦?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還有媽媽說周末孩子要出去玩,但是擔心作業做不完,能不能出去?
今天,分享一篇隨筆,談談玩和學吧。
上個周末,我起床后拉開窗簾,終于見到陽光的影子。
要知道已經持續十幾天的陰冷。
我聽到小小魚已經在聽網課,以前的周末,我們幾乎能在外邊一起玩一整天。
而如今他的周末也已經變得很忙。
想想讀小學前的時光,真是令人回味呀。
早上,我可以帶著他,慢悠悠地出門,吃一碗粉或者餛飩。
然后一起去露天菜市場買當日的生鮮菜。
三歲多的他,背著小袋子,跟在我的身后。
然后幫我提著菜,回家做中飯。
午飯后,有時在家里跟他講講繪本故事,背背古詩詞,涂涂畫畫。
然后出門去公園,撿拾那些樹枝樹葉,有時看著他捉蟲子。
每天都過得很慢,卻很快樂。
如今已然是難以一見了。
“上完課,一起騎車去吧!”我在他休息的時候叫喚了一句。
“不行啊!還有學校的作業要做,還有每周的練習沒寫。”媽媽及時地出來踩剎車。
她總是比我理智,會安排。
“沒事,等會回來寫,出去騎一個小時就回來了。不遠!”
“媽媽,我想去。”兒子也眼巴巴地看著媽媽。
唉!真不是媽媽不讓你去,實在是你作業多啊。
但是沒事,我們速去速回。
然后,我們給自行車打氣擦灰,出門去了。
騎在河堤上,感覺空氣里有泥土的甜味兒。
是有多久沒出來了啊!
一不小心就是幾個星期。
每天唯一的鍛煉也是晚飯后去樓下遛的那幾圈。
我發現不僅是小小魚如此。
我們同棟樓的一個女孩,以前經常看到她帶著弟弟在樓下玩。
因為她性格開朗大方,所以總是有一大群孩子跟她一起玩。
可好幾次,只看到她弟弟跟著外婆在下面。
那天孩子們在玩,一問才知道,姐姐周末基本都在寫作業。
“你不知道啊!總是寫不完,以前沒怎么學,很多不會,跟不上進度,還要挨她爸爸批評。”她外婆小聲地跟我們說。
深有同感呀!
娃剛上一年級那年,簡直是“上刀山、下火海”,走過來的爸媽都是好漢。
有時跟朋友們聊天。
都說如今太忙了,難得一聚啊!
“爸爸,其實我也很忙,越來越忙了。”兒子好幾次也插嘴說這件事。
掰著手指頭一數,屬于他的時間還真不多。
因為每天學校有課后輔導,都是5點回家。
回家后火急火燎地看會自己喜歡的課外書(這是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也是一種放松)
他自己跟我說:“爸爸,你就讓我多看會,讓我休息一下。”
可我擔心他的眼睛,盯著書本不行。
就會提醒他看看窗外,或者玩點玩具。
可有時忘記了時間的他,又要我們提醒去做作業。
每周還有鋼琴課、圍棋課、英語網課。
不過一打聽,才知道他的課程還是少的。
班上很多同學都有五六門。
這是2019年秋在老家的小河玩,多么快樂呀
所以小小魚周末兩天,還能有一天是屬于他的。
我稱它為“孩子的一天”。
那天沒有培訓班,作業也可以少安排。
這可能是小學才有的福利吧。
但我還是希望能保留下來。
而很多孩子是沒有周末的,甚至可以說周末比上學還累。
所以他們寧愿上學,也不盼著放假。
因為到了中學,又是另外一番情景。
鄰居家的女孩,上中學。
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撲在學習上。
回到家里,有大量的測試卷、還有網課。
你會發現,好像無形中有一張大網,把孩子們緊緊地罩住。
屬于他們玩的時間、發呆的時間、創作的時間越來越少。
所以你會經常聽到父母的叫喚:“快來!做作業吧”、“快去,上課了!”
很少聽到父母說:“來,一起玩吧!”、“去,好好玩下。”
因為父母們耳邊響起的是:“現在讓孩子玩,將來孩子就沒得玩。”
“你不給孩子補習,成績上不去,高中都讀不了。你敢讓他一直玩下去嗎?”
聽到這樣的話,我也緊張啊!
所以該學的,要學的,我也一直沒有讓孩子落下。
我還是希望能在緊張的大環境下。
盡量創造條件,找找機會,讓孩子有相對輕松、自主的時間,來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小小魚在老家抓到的蜻蜓
生活,可不能只有學習、學習、學習。
也要有開心玩起來的時候。
畢竟,對孩子而言,玩是天經地義的事。
所以,騎行、陪他下下棋、去廣場或者公園逛逛……
這些小小的空檔時間,你千萬不要小看,更不要覺得無所謂。
童年會因為這些而變得更美好。
不知道你回憶自己的童年記憶最深刻的是什么?
我童年的記憶里,有自己被奶奶兇、責備的哭聲。
更多的還是在鄉間跟小伙伴摸魚、放鵝、打球的笑聲。
所以,放學后,先寫作業還是先玩?
其實就是考驗父母對玩與學的態度和把握。
請鼓起勇氣,多給孩子一點玩的時光,一點屬于他自己的時光。
別逼得太緊,趕得太快。
在前行的時候,記得看看孩子能不能跑得起來,適不適合?
父母是要為孩子將來計深遠。
可也別讓童年的他被那張網裹得太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