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發生在教室里的故事(教室里的故事怎么寫)
27. 題目:發生在教室里的故事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要求:(1)根據自己的經歷和見聞,寫一篇記敘文。(2)敘事生動,字跡工整,書寫規范。(3)字數不少于600字。
【詳解】本題是命題作文,要求寫記敘文。
審題:“發生在教室里的故事”的關鍵詞是“教室里”,限定了故事的發生時間,所以構思時只能把故事放到這個特定的空間里;在教室發生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選材難度不大,但是正因為太熟悉了,所以要找到具有典型的材料就不大容易了,因而,在選材時既要精心選擇那些能夠表現中學生的風貌的材料,還要善于加工材料,這樣才有可能寫出優秀的文章來。
選材:班級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我們該選哪些材料呢?從每天所做的事情來看,主要有課堂的學習,課間的休息;從事情發生的地點看,只能是教室;從事情發生的時間來看,有早晨、上午、晚間,長期有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即使是課堂,每天都有很多不同的學科,每門學科的課堂都在上演著不同的精彩;從故事的主體來看,有同學之間的故事,有師生之間的故事。需要注意的是,選材要避免重復,盡量多方位多角度展示班級師生的精神面貌。
參考例文
發生在教室里的故事
昨晚下了一整夜
雨,早起卻是好天氣。我一大早就來到了學校,走進教室,發現講臺上有一條痕跡亮晶晶的,我跑過去仔細一看,嘿!原來是蝸牛爬過的痕跡。
說起蝸牛我一點兒也不陌生:它整天背著螺旋形的房子,伸出柔軟的身軀,用扁平的像吸盤一樣的足,緩緩地向前蠕動;沒有骨骼,全身幾乎都是肌肉;頭部一前一后長著兩對像天線一樣的觸角,前面的小,后面的大;是個貪睡能吃的家伙。
大概是同學們發現我在找什么,紛紛上前打聽,當我告訴他們秘密時,同學們也加入了尋找蝸牛的行列。
“找到了!”我興奮地大叫起來,同學們聽見我的叫聲紛紛圍了上來。可能是蝸牛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人的緣故吧,嚇得它警惕地晃動著兩對細小的觸角。
或許是小軍覺得蝸牛太可愛了,就用手指輕輕地彈了一下它,蝸牛連忙縮回那堅硬的殼里。小軍的這一“手”,惹來了同學們的一片責怪聲。
也許是蝸牛好了傷疤忘了痛。過了一會兒,蝸牛又從它的“別墅”里探出了腦袋,剛一露頭,仿佛想起了什么,又快速地縮了回去。見周圍實在沒有危險了,這時,蝸牛才慢吞吞地從殼里探出小腦袋。同學們見了都哈哈大笑起來。
有趣的蝸牛惹得同學們都想把它搶到手里戲耍一番。由于小寧個子矮、身子弱,最后拿到蝸牛的便是他了。就這樣,一只蝸牛在我們手中傳來傳去。小小的蝸牛它怎能經得住同學們的折騰呢?很快就只剩下一口氣了。這時只聽小寧蚊子哼似的說:“蝸??煲懒?,一個小生命要結束了!”雖然小寧的話說得很輕,但對于同學們來說就像引爆了一顆炸彈一般。
不知什么時候老師來了,他輕輕地從小寧手中拿過蝸牛放在講臺上,鄭重地對我們說:“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是一條生命,螞蟻是一條生命,蝸牛同樣也是一條生命。在自然界的大家庭里,人的生命和蝸牛的生命是平等的。”說完老師又讓我們去看看蝸牛的眼睛,從它的眼神中,我仿佛看到蝸牛流露出一種無奈,一種凄楚……
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一個學期了,但老師的話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