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推卸責任是什么原因(孩子犯錯喜歡推卸責任)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同學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愛推卸責任,這段時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很不好,經常會參與到打架斗毆當中。以往在同學的眼里孩子并不是這樣的人,可是經過老師的匯報才發現,原來這幾次大家都是孩子主動挑起的。
當孩子站在同學面前一副委屈的樣子時,同學無奈的問道:“你能不能在學校老實一點兒?”可是孩子卻激動地回答著:“都是他們的錯!跟我沒有一點關系!”
同學陷入了迷茫,明明老師都已經這么說了,為什么孩子還要繼續狡辯呢?為什么孩子現在變得這么愛推卸責任呢?
其實孩子愛推卸責任,我們不要疏忽,這很有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通俗來講,就是孩子為了自我保護,從而不承認自己犯下的過錯。許多孩子都有這樣的做法,所以這也不是一件很罕見的事情了。
一、受害者心理都有哪些特征?
1. 愛抱怨
受害者心理的孩子都是比較愛抱怨的,他們總是覺得這個世界對自己不公,從而想要得到父母的關注,甚至是身邊人的安慰。大多數孩子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經歷過比較大的磨難,或者是說被暴力欺負過,所以他們想要通過宣泄的方式讓自己好過一些。
2. 推卸責任
這類孩子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推卸責任。盡管事情的矛頭指向自己,孩子們也可以編造出無數個理由來證明這件事情與自己無關。這種典型的受害者心理,主要是因為孩子不想要承擔一切,因為他們害怕承擔,覺得承擔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甚至會覺得丟人。
3. 希望被同情
受害者心理的孩子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弱小,所以他們更希望被大家同情,被大家呵護。他們之所以表現出夸張的恐懼感,就是因為希望父母注意到他們的無助。每當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態時,父母一定會更加照顧他們。時間長了,這種受害者心理就會越來越強烈。
受害者心理無非是讓孩子找到了一個宣泄的辦法,他們堅信著只有會哭的孩子才會有奶吃。
所以這里孩子特別想要通過一種可憐的方式來尋求別人的憐憫,或者是他們想要達成自己目的,不得不裝作一副弱小的樣子。
雖說受害者心理的確能夠讓孩子得到一些好處,但是這也并不能代表給孩子不能帶來影響。
二、受害者心理會讓孩子有哪些負面影響?
1. 莫名其妙的恐懼
受害者心理的孩子都會莫名奇妙的產生恐懼,他們害怕一切事情請的發生。因為孩子比較擔心這些事情會讓自己變得不安全,因此他們不喜歡處于陌生的環境下。更喜歡一個相對于安逸的環境,能讓自己透透氣。這類孩子心里都比較脆弱,不能適應大環境。
2. 對未知事物的排斥
受害者心理的孩子對于未知事物也是很排斥的,因為他們有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使得孩子們不敢去在未知的事物面前表現出從容的態度。這類孩子對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過度依賴某些熟悉的人或物,只要是把他們放在陌生的環境,立刻就會顯現的特別慌張。
3. 會削弱孩子的能量
受害者心理會讓一個孩子的能量漸漸消弱,因為他們不敢去做很多沒做過的事情,心態就會變得很保守。對待未知的事物的時候,他們就展現不出自己獨有的實力。時間久了,這些孩子的處境就會變得越來越糟糕,最后開始無法應對困難,變得特別窘迫。
受害者心理并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通常孩子變成受害者心理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所以父母大可以用良好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擺脫這樣的負面心理,我們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關心孩子的發展,只有如此,孩子才會逐漸變得心態平衡,不再抑郁。
三、面對受害者心理的孩子,父母應當怎么做?
1. 穩定孩子內心,給予無條件的愛
我們必須要讓孩子的心態穩定,至于最基本的做法當然是我們應該無時無刻關心著孩子的發展。平常多多問候他們,不要對他們太過于冷淡。當他們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們就在第一時間沖到他們的面前。只有孩子感受到了我們的關愛,才不會有抱怨的態度。
2. 給孩子樹立信心很重要
給孩子樹立信心同樣也是很重要的,只有讓孩子自信,他們才不會變得被動。大多數孩子之所以有受害者心理,就是對任何事情都抱有著不自信的態度,所以才會經常出錯。只要能夠讓他們對待每一件未知的事物都保持著自信的話,就不會出現太多的差錯了。具體方法我們可以這么做,主動去帶孩子接觸未知的事物,讓孩子有充分的準備。只有了解了,才不會害怕。
3. 教會孩子承擔責任
我們需要讓孩子勇于承擔責任,做錯了事情并不要緊,最主要的是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很多父母都沒有教會孩子這一點,所以孩子在出現錯誤的時候特別喜歡推脫,這是非常不正確的。
我們不需要過多的責罵孩子,讓他們意識到錯誤就好,這才能讓他們改正。如果總是責罵他們,他們就會變得膽怯,毛手毛腳,這樣的話更容易犯錯。
良好的教育有助于讓孩子走出受害者心理,我們需要足夠的包容他們,要理解他們。不要總是用一副暴戾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是需要我們關愛的。
只要我們可以好好的對待孩子,遲早有一天他們會化被動為主動,不再那么消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