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疫情期間家長課堂心得體會)
疫情打亂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節奏,讓我們有一些措手不及,老百姓的生產和生活都受到了影響。無人置身事外,有些父母回不了家,有些孩子上不了學,尤其是孩子的教育問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挑戰,常在微博與朋友圈里看到父母親們的感嘆:“每天都在家和娃斗智斗勇,我太難了!也經常有家長說我家娃“不聽話”,我讓他往西他偏要往東和我對著干。”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家長在這個居家教育過程中飽受煎熬。但是事情往往都有兩面性,這場疫情為我們帶來了培養親子關系的絕佳時機,也是我們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一個好機會。
在偶然的一次視頻聊天中,我發現原來不善言談的侄子突然開朗了許多,主動和我聊起了每天在家中所做的事,早晨起床運動、吃早飯、寫作業、閱讀、練字、練琴、幫媽媽刷碗筷……我問侄子你一天能干完這么多的事情嗎?侄子開心并肯定地回答,我可以的。面對侄子這段時間這么大的轉變。我突然想到了這得益于我的弟媳,她知道我一直在上家庭教育指導師的課程,為了讓青春期的兒子變得更優秀,她也積極關注學習家庭教育這方面的課程。
傍晚時分打通了弟媳的電話,把侄子帶給我的驚喜告訴了她,她說自從關注了青海婦聯家庭教育課堂,我逐漸體會到,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我作為家長內外兼修的過程,讓自己更完善的過程,急是急不得的。這段時間正好趕上幾波疫情,孩子在家的教育問題一直是我的心病,封閉在家養成了懶散的習慣怎么辦?我們都堅信疫情防控最終會取得勝利,人們出行、工作和學習都會重新獲得自由。但是孩子的自律習慣可不能坐等。
科學研究表明,養成一個習慣需要至少堅持21天,但是毀掉一個好習慣只需要3天,到疫情結束了才去改變,那就真的太遲了,幸虧你給我推薦了青海婦聯家教課。因此弟媳把書房變課堂、把客廳當操場,創新布置學習場域,在家中和孩子共同學習。有時候也會和孩子一起聽家庭教育課程,時間一長這些課程耳濡目染,也會悄悄影響孩子。
弟媳與侄子共同制定以每日時間表的方式,固定她和孩子的起床睡覺時間、學習時間、娛樂時間等,合理分配時間、保證充足睡眠,從而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時間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
弟媳用自己的行動讓孩子看到了,也感受到了有位自律的媽媽,無論是現在抗疫特殊時期,還是正常生活時期。侄子和媽媽的共同努力,為孩子打下堅固的地基,希望未來的侄子越來越優秀。
侄子的改變對作為家庭教育指導師的我觸動很大,自今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家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重要“國事”,開啟“依法帶娃”時代。黨和國家已經將家庭教育納入法治軌道,疫情期間作為家長要接過學校的接力棒,繼續當好孩子教育的引路人,鼓勵和幫助孩子維持正常上學時的作息規律和學習狀態。
我們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在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過程中,父母的榜樣作用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好的方法,要求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首先做到,不允許孩子做的事情,父母絕不去做。這都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作為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靜待花開。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需要家長的參與,也需要家長用智慧用耐心去幫助孩子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成就自己。
成長的道路沒有一步是簡單的,居家帶娃的父母們加油!讓我們一起在戰勝疫情的同時也給自己的精神世界補足鈣劑,閑暇之余聽一聽家庭教育賦予父母和孩子的一些權利和義務,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