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了什么動畫片會暴力(寶寶看暴力動畫片后果很可怕)
《小豬佩奇》中有打開飛機艙門等危險動作,《迪迦奧特曼》涉及持械毆打等暴力情節……近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動畫領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長安全消費調查報告》,21部動畫片共梳理出1465個問題點,包括暴力元素、危險行為、暗黑場景、廣告植入、商業營銷等。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動畫片是孩童重要的“精神食糧”,且不說其人物劇情、價值理念,單是場景臺詞等細節設定,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回望童年,許多人都還記得與小伙伴們觀看討論、競相模仿的場景,也津津樂道于印象深刻的動畫片:《葫蘆兄弟》《大鬧天宮》《海爾兄弟》……可以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流行動畫,但不變的卻是孩子對動畫片的濃厚興趣與模仿沖動。調查顯示,近7成孩子會模仿動畫片中的行為,而因模仿攀巖、飛翔、使用電鋸等危險行為而傷亡的悲劇也時有發生。流行動畫問題重重,禁看又并不現實,這讓家長與老師普遍擔憂。
動畫并非方寸屏幕間的“兒戲”,系統管理刻不容緩。事實上,一系列動畫問題并非中國獨有。對此,美、日等國早就建立了動畫分級制度,并對細節元素進行嚴格審核。比如,為淡化血腥暴力鏡頭的視覺沖擊,日本動畫《名偵探柯南》從“每集必死人”變成了“幾集也難得死一個人”。相較起來,中國對動畫影視作品的管理還失之于粗疏。除了問題動畫屢見不鮮外,還有粗制濫造的“快餐”動畫充斥市場,孩子不宜觀看的動畫接二連三,甚至一度出現了國外“兒童黃暴動畫”流入中國。尷尬現實提醒:必須盡快出臺系統方案管住問題動畫,為孩子的童年保駕護航。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置身網絡時代,海量信息鋪面而來,泥沙俱下、良莠不齊,孩子接觸不良信息的途徑遠多于往日。出于種種現實局限,監管之手往往鞭長莫及,這更呼喚家長加強對“網絡原住民”的守護與教育。一方面,家長要把好關,禁絕孩子接觸“有毒”內容,筑牢安全堤壩。而更重要的是,做好引導,教會孩子如何看待事物,逐漸建立起對不良信息的“免疫力”。“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一份健康理性的價值觀,正是父母能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從供給側來看,當代動畫從業者必須肩負起打造精品力作的文化使命。猶記上世紀60至80年代,水墨、剪紙、木偶、手繪等一批中國氣派的動畫盛行一時,至今仍被奉為經典。《大鬧天宮》為取景走遍了北京的宮殿樓閣,為設計動作請來了著名京劇演員,在44個國家掀起“猴旋風”;《葫蘆兄弟》每一幀都是純手工制作,背景層次反復斟酌、動作設計謹小慎微,成為許多人美好的童年回憶。如今,動畫技術遠勝從前,做好中國動畫的自信理當更加堅定。當代動畫人用心打造有特點、有風格的中國動畫,必將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也為“國漫崛起”添磚加瓦。